数学
根据指令[s,A](s≥0,0°≤A<360°),机器人在平面上能完成如下动作:先在原地顺时针旋转角度A,再朝其面对的方向沿直线行走距离s.现在机器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且面对y轴负方向,若指令是[4,180°],则完成指令后机器人所处的坐标位置是
(0,4)
(0,4)
.
已知如图所示,△ABC与△A′B′C′关于原点O对称,点A(-2,3),B(-4,2),C′(1,-1),则A′点的坐标为
(2,-3)
(2,-3)
,B′点的坐标为
(4,-2)
(4,-2)
,C点的坐标为
(-1,1)
(-1,1)
.
如图,在△OAB中,OA=OB=2,∠AOB=45°,C是AB中点,则点O关于点C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2+
2
,
2
)
(2+
2
,
2
)
.
(2008·温州)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Rt△AOB的两条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y轴的负半轴上,
且OA=2,OB=1.将Rt△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把所得的像沿x轴正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CDO.
(1)写出点A,C的坐标;
(2)求点A和点C之间的距离.
(2005·南京)如果将点P绕定点M旋转180°后与点Q重合,那么称点P与点Q关于点M对称,定点M叫做对称中心.此时,M是线段PQ的中点.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O的顶点A,B,O的坐标分别为(1,0),(0,1),(0,0).点列P
1
,P
2
,P
3
,…中的相邻两点都关于△ABO的一个顶点对称:点P
1
与点P
2
关于点A对称,点P
2
与点P
3
关于点B对称,点P
3
与点P
4
关于点O对称,点P
4
与点P
5
关于点A对称,点P
5
与点P
6
关于点B对称,点P
6
与点P
7
关于点O对称…对称中心分别是A,B,O,A,B,O,…,且这些对称中心依次循环.已知点P
1
的坐标是(1,1),试求出点P
2
,P
7
,P
100
的坐标.
(2003·徐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0
的坐标为(1,0).将点P
0
绕着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得到点P
1
,延长OP
1
到点P=2,使OP
2
=2OP
1
;再将点P
2
绕着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得到点P
3
,延长OP
3
到点P
4
,使OP
4
=2OP
3
;…如此继续下去.求:(1)点P
2
的坐标;(2)点P
2003
的坐标.
(2011·黄陂区模拟)由边长为1个单位长的小正方形组成的8×8的网格中,平面直角坐标系和△ABC.
(1)将△ABC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A
1
B
1
C
1
,请在网格中画出三角形A
1
B
1
C
1
;
(2)将△A
1
B
1
C
1
绕(-1,-1)逆时针旋转90°得到△A
2
B
2
C
2
,请直接写出A
2
、B
2
、C
2
的坐标.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颗棋子从点P(0,-2)处开始跳动,首先P点关于点A(-1,-1)作中心对称跳动得到点M,接着点M关于点B(1,2)作中心对称跳动得到点N,然后点N关于点C(2,1)作中心对称跳动又得到一个点,这个点又关于点A、点B、点C作中心对称跳动…,如此下去.
(1)在图中画出点M,N,并在图中标出点M,N的坐标;
(2)求经过第2011次跳动之后,棋子落点与点P的距离.
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各个顶点坐标分别为(0,0),(2,3),(5,4)(8,2).
(1)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画四边形OABC.
(2)试确定图中四边形OABC的面积.
(3)如果将四边形OABC绕点O旋转180°,试确定旋转后四边形上各个顶点的坐标.
(4)如果AB∥OC,你能重新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横坐标乘以-1得的图形与原图形重合吗?请说明理由.
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以点O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则旋转后A点的坐标是
(-1,-4)
(-1,-4)
.
第一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05294
1105296
1105299
1105301
1105303
1105305
1105306
1105308
1105310
110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