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梯形AOBC的顶点A和点C在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上,点C在点A的右侧,OA∥BC,上底边OA在直线y=x上,下底边BC交x轴于点E(2,0),点C的纵坐标是1.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四边形AOEC的面积;
(3)若将点E坐标改为(m,0),且m>0,其它条件不变,探究四边形AOEC的面积;
(4)若将点E坐标改为(m,0),且m>0,点C的纵坐标改为n,且n>0,其它条件不变,直接写出四边形AOEC的面积.
如图,已知直线y=2x-6与双曲线
y=
k
x
(k>0)交于A(x
1
,y
1
),B(x
2
,y
2
),并且x
1
、x
2
满足
:x
1
2
+x
2
2
+x
1
x
2
=13.
(1)求双曲线
y=
k
x
的表达式;
(2)设直线OA与双曲线的另一个交点为C,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
y=
k
x
于
M、N两点(点M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M、C、N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24,求点M的坐标.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x轴,AD=10,原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顶点A的坐标为(-4,4),反比例函数y=
k
x
(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过四边形ABCD的顶点D.
(1)求直线AC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B是否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
(3)P、Q两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支上,且AQCP是菱形,求P、Q的坐标.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
经过点A(2,0)且与y轴平行,直线l
2
经过点B(0,1)且与x轴平行,直线l
1
与直线l
2
相交于P,点E为直线l
2
上一点,函数y=
k
x
(x>0,k>0且k≠2)的图象经过点E与直线l
1
相交于点F.
(1)写出点E、点F的坐标(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2)求
PE
PF
的值;
(3)连接OE、OF、EF.若△OEF为直角三角形,求k的值.
如图(1),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的边AB和AG在同一条直线上.
(1)判断C、A、F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说明理由?
(2)如图(2)以直线AB为x轴,线段AG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AB=1,判断点C、点F是否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若在,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若不在,说明理由.
(3)若将(2)中的条件改为0A=AB=m,请完成(2)中的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y轴、x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与双曲线
y=
m
x
(m>0,x>0)交于C(1,6)、D(3,n)两点,CE⊥y轴于点E,DF⊥x轴于点F.
(1)填空:m=
6
6
,n=
2
2
;
(2)求直线AB的解析式;
(3)求证:AC=DB.
如图,正方形OAPB、ADFE的顶点A、D、B在坐标轴上,点E在AP上,点P、F在函数
y=
k
x
的图
象上,已知正方形OAPB的面积为9.
(1)求k的值和直线OP的解析式;
(2)求正方形ADFE的边长.
已知: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B(m,2)在正比例函数
y=
1
2
x
的图象上,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BC边上点M,与AB边交于点N,且BM=3CM.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点N的坐标.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D为函数y=
18
x
(x>0)上 的一点,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点B在坐标原点处),AD∥BC,∠B=90°,A(0,3),C(4,0),点P从A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直线AD向右运动,点Q从点C同时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直线CB向左运动.
(1)求点D的坐标;
(2)从运动开始,经过多少时间以点P、Q、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当运动时间t=
2
3
秒时,在y轴上找一点M,使得△PCM是以P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点M的坐标.
如图,平行于y轴的直尺(一部分)与双曲线
y=
k
x
(x>0)交于点A、C,与x轴交于点B、D,连结AC,AO,CO,点A、B的刻度分别为5、2(单位:cm),直尺的宽度为2cm,OB=2cm.
(1)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C点的坐标;
(2)试求△AOC的面积.
第一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77600
1077602
1077605
1077607
1077609
1077612
1077615
1077618
1077620
107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