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点P为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函数y=
1
x
的图象于点A,交函数y=
4
x
的图象于点B,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交y=
1
x
于点C,连接AC.
(1)当点P的坐标为(1,0)时,求△ABC的面积;
(2)当点P的坐标为(1,0)时,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A、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Q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请你连接QA和OC,当点P的坐标为(t,O)时,△ABC的面积是否随t的值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
如图,直线AC与双曲线y=
k
x
在第四象限交于点A(x
0
,y
0
),交x轴于点C,且AO=
13
,
点A的横坐标为2,过点A作AB⊥x轴于点B,且S
△ABC
:S
△ABO
=4:1.
(1)求k的值及直线AC的解析式;
(2)在第四象限内,双曲线y=
k
x
上有一动点D(m,n),设△BCD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
如图,双曲线
y=
k
x
与直线y=x+(k-1)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A,在第三象限的交点为C,过A作AB⊥x轴于点B,且S
△ABO
=1.5.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A的横坐标为1,点C的纵坐标为-1,求S
△AOC
.
已知: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y=-x+1与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相交于点A、B,过A作
AC⊥x轴于C,且S
△AOC
=1,连接BC.
求:
(1)点A和点B的坐标.
(2)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3)求△ABC的面积.
如图,已知点A(2,4)在反比例函数
y=
k
x
(x>0)
的图象S
1
上,将双曲线S
1
沿y轴翻折后得到的是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S
2
,直线AB交y轴于点B(0,3),交x轴于点C,P为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B、C不重合),过P作x轴的垂线与双曲线S
2
在第二象限相交于点E.
(1)求双曲线S
2
和直线AB的解析式;
(2)设点P的横坐标为m,线段PE的长为h,求h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3)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E、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1
x
和一次函数y=3x-2有一个交点A(1,a).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A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探究出点P的坐标.
如图,直线AB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B,P是函数y=
1
2x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的一点,它
的坐标是(a,b),PM⊥x轴,PN⊥y轴,AB与PM、PN分别交于点E、F,OA=OB=1.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求点E、F的坐标(用a、b表示);
(3)△OAF与△EBO是否一定相似?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P是反比例函数y=
-
4
x
(x<0)图象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圆心,PO为半径的圆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
(1)判断P是否在线段AB上,并说明理由;
(2)求△AOB的面积;
(3)Q是反比例函数y=
-
4
x
(x<0)图象上异于点P的另一点,请以Q为圆心,QO为半径画圆与x、y轴分别交于点M、N,连接AN、MB.试探索AN与M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BC,AC=BC,∠ACB=90°,把三角板△ABC放在平面直角坐
标平面内,点A(0,2)、C(1,0),函数y=
m
x
(x>0,m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B,过点B作x轴垂线,垂足为D.
(1)求证:△AOC≌△CDB;
(2)求函数y=
m
x
的解析式.
如图,矩形ABCD中,A(-2,0),B(2,0),AC,BD的交点E(0,
3
2
),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过点C.
(1)BC=
3
3
;
(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将矩形ABCD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得矩形A
1
B
1
C
1
D
1
,点D的对应点D
1
恰在反比例函数y=
k
x
图象上,设此时反比例函数图象与A
1
B
1
交于点F.
①m=
6
6
;
②求△D
1
A
1
F
1
的面积.
第一页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70010
1070012
1070014
1070016
1070019
1070021
1070022
1070024
1070026
107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