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反比例函数
y=
k
x
在第一象限上的图象经过点A(2,2).
(1)求k的值;
(2)连结OA,在x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OA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1所示,点A为双曲线
y=
k
x
(x>0)
上一点,过点A作AD⊥y轴于D点,连接AO.
(1)若△ADO的面积为3,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2所示,在(1)的条件下,以A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ABC,其中点B在x轴的负半轴,点C在x轴的正半轴,求OC
2
-OB
2
的值;
(3)如图3所示,在(1)的条件下,若B点的坐标为B(-1,0),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AO、PO,使得∠AOP=45°?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交于A(2,3),B(-3,n)两点.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C,求S
△ABC
;
(3)连接OA,在x轴上找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反比例函数
y=
k
x
和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的一个交点A(-3,4),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
(1)分别确定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B,试判断∠AOB(点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并简单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直线y=kx+b与双曲线y=
3
x
在第一象限内相交于点M(1,a)和N(3,b),
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点A和B,OC⊥AB,垂足为C.
(1)求线段AB的长度;
(2)求OC的长.
在同一坐标系中,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第二象限,且点A的横坐标为-1,作AD⊥x轴,垂足为D,已知△AOD的面积为2.
(1)写出该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求出点B的坐标;
(3)若点C的坐标为(3,0),求△ABC的面积.
反比例函数y=-
6
x
与直线y=-x+2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B分别在第四、二象限,
求:(1)A、B两点的坐标;
(2)△ABO的面积.
如图,直线AB经过A(1,0),B(0,1)两点,动点P在双曲线y=
1
2x
(x>0)上运动,PM⊥x轴,PN⊥y轴,垂足分别为点M、N,与AB分别交于E、F两点,请尽可能多地找出图中的数量、位置关系.
已知反比例函数y=
m
2x
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依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b),(a+1,b+m)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所示,已知点A在第二象限,且同时在上述两个函数的图象上,求点A的坐标;
(3)利用(2)的结果,试判断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动点P在反比例函数y=-
2
x
(x<0)的图象上运动,点A点B分别在X轴,Y轴上,且OA=
OB=2,PM⊥X轴于M,交AB于点E,PN⊥Y轴于点N,交AB于F;
(1)当点P的纵坐标为
5
3
时,连OE,OF,求E、F两点的坐标及△EOF的面积;
(2)动点P在函数 y=-
2
x
(x<0)的图象上移动,它的坐标设为P(a,b) (-2<a<0,0<b<2且|a|≠|b|),其他条件不变,探索:以AE、EF、BF为边的三角形是怎样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一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69765
1069767
1069769
1069770
1069772
1069774
1069777
1069778
1069780
106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