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直线AB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A和点B,如果A(2,0),B(0,4)线段CD两端点在坐标轴上滑动(C点在y轴上,D点在x轴上),且CD=AB.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当C点在y轴负半轴上,且△COD和△AOB全等时,直接写出C、D两点的坐标;
(3)是否存在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的直线CD,使CD⊥AB?如果存在,请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已知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5
,
5
)、C(
3
5
,0).
(1)求△OAC的面积.
(2)在第一、二象限内是否存在点B,使以O、A、B、C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B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点A,C的
坐标分别为A(-3,0),C(1,0),tan∠BAC=
3
4
.
(1)求点B的坐标和过点A,B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在x轴上找一点D,连接BD,使得△ADB与△ABC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如P,Q分别是AB和AD上的动点,连接PQ,设AP=DQ=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使得△APQ与△ADB相似?如存在,请求出的m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且点A的坐标为(4,0),点C的坐标为(0,2)
,点P在线段CB上,距离轴3个单位,有一直线y=kx+b(k≠0)经过点P,且把矩形OABC分成两部分.
(1)若直线又经过x轴上一点D,且把矩形OABC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求k和b的值;
(2)若直线又经过矩形边上一点Q,且把矩形OABC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为3:29,求点Q坐标.
已知一次函数
y=-
3
4
x+6
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A、B点(如图),AE平分∠BAO,交x轴于点E.
(1)求点B的坐标;
(2)求直线AE的表达式;
(3)过点B作BF⊥AE,垂足为F,连接OF,试判断△OFB的形状,并求△OFB的面积.
(4)若将已知条件“AE平分∠BAO,交x轴于点E”改变为“点E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E不与点O、B重合)”,过点B作BF⊥AE,垂足为F.设OE=x,BF=y,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根据题意,解答问题:
(1)如图1,已知直线y=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
(2)如图2,类比(1)的解题过程,请你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点M(3,4)与点N(-2,-1)之间的距离.
(3)在(2)的基础上,若有一点D在x轴上运动,当满足DM=DN时,请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
如图,△ABC中,∠C=Rt∠,AB=10cm,BC=6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
(2)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2009·丰台区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
1
2
x+b(b>0)
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点C(4,0)、D(8
,0),以CD为一边在x轴上方作矩形CDEF,且CF:CD=1:2.设矩形CDEF与△ABO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求点E、F的坐标;
(2)当b值由小到大变化时,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
(3)若在直线y=
-
1
2
x+b(b>0)
上存在点Q,使∠OQC等于90°,请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
已知直线y=x+a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直线y=-2x+8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AO:CO=7:8(O是坐标原点),两条直线交于点P.
(1)求a的值及点P的坐标;
(2)求四边形AOBP的面积S.
在直角坐标系中,A点的坐标为(1,
3
)
,将线段OA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
到线段OB.
(1)求B点的坐标;
(2)除了可以由线段OA旋转变换得到OB以外,还能不能由线段OA作轴对称变换得到OB?若能由轴对称变换得到,请求出该对称轴的解析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第一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23615
1023617
1023619
1023622
1023624
1023626
1023627
1023630
1023632
102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