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1,直线l
1
:y=2x与直线l
2
:y=-3x+6相交于点A,直线l
2
与x轴交于点B,平行于x轴的直线y=n分别交直线l
1
、直线l
2
于P、Q两点(点P在Q的左侧)
(1)点A的坐标为
(
6
5
,
12
5
)
(
6
5
,
12
5
)
;
(2)如图1,若点P在线段AO上,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得△PQ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2.若以点P为直角顶点,向下作等腰直角△PQF,设△PQF与△AO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n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n的取值范围.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
-
9
4
,0),B(0,3),一动点P沿过B点且垂直于AB的射线BM运动,P点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射线BM与x轴交于点C.
(1)求点C的坐标;
(2)若P点开始运动时,Q点也同时从C出发,以P点相同的速度沿x轴负方向向点A运动,t秒后,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点P到点C时停止运动,点Q也同时停止运动)求t的值.
已知直线l
1
:
y=-
1
2
x+2
与直线l
2
:y=2x-3相交于点A.
(1)求点A坐标;
(2)设l
1
交y轴子点B,l
2
交y轴于点C,求△ABC的面积;
(3)若点D与点A、B、C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D点坐标.
已知△ABC,∠BAC=90°,AB=AC=4,分别以AC,AB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点 M(m,n)是直线BC上的一个动点,设△MAC的面积为S.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求S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
(3)是否存在点M,使△AM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3
4
x+
9
4
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C是射线AB上一点,CD⊥x轴于点D,且CD=3.
(1)求证:△AOB∽△ADC;
(2)求线段AD的长度;
(3)在x轴上找一点E,连接CE,使得△ACE与△ACD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E的坐标;
(4)在(3)的条件下,若点P、Q分别是线段AC、AE上的动点,连接PQ.设AP=EQ=m,是否存
在实数m,使得△APQ与△AEC相似?如存在,请求出实数m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已知直线L的解析式为y=-3x+3,且L与x轴交于点D,直线m经过点A、B,直线L、m交于点C.
(1)求直线m的解析式;
(2)在直线m上存在异于点C的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请求出点P的坐标.
已知直线l
1
为y=
1
3
x+3与直线l
2
:y=-
1
3
x+5相交于A点,直线l
1
交y轴于B点,直线l
2
交x轴于C点,求 ①A点的坐标;②△ABC的面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 y=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
(1)求∠BAO的度数;
(2)如图1,P为线段AB上一点,在AP上方以AP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D.点Q在AD上,连接PQ,过作射线PF⊥PQ交x轴于点F,作PG⊥x轴于点G.求证:PF=PQ;
(3)如图2,E为线段AB上一点,在AE上方以AE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ED.若P为线段EB的中点,连接PD、PO,猜想线段PD、PO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附加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1
2
x
+5与x轴交于B点,与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如图(1))
(1)若k=
1
2
时,①求点A的坐标;②以O、A、B三点为顶点在图(1)中画出平行四边形,并直接写出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2)若△OAB的面积是5,求此时点A的坐标及k的值(图(2)备用)
如图,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以相等的速度作直线运动.已知点P沿射线AO运动,点Q沿线段OB的延长线运动,PQ与AB的所在直线相交于点D.
(1)若AP=1时,请验证D点是否是线段AB的中点;
(2)若AP=x,△PQB的面积为y,请直接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过P作PE⊥AB于E,有人认为当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第一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23274
1023276
1023278
1023280
1023283
1023286
1023288
1023290
1023292
102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