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在矩形OABC中,已知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0)、C(0,2),D为OA的中点.设点这P是∠AOC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重合).
(1)填空:无论点P运动到何处,PC
=
=
PD(填“>”、“<”或“=”);
(2)当点P运动到与点B的距离最小时,试确定过O、P、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E是(2)中所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当点P运动到何处时,△PDE的周长最小?求
出此时点P的坐标和△PDE的周长.
如图,菱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其坐标为(8,4)
.抛物线y=ax
2
+bx+c过点O、A、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菱形向左平移,设抛物线与线段AB的交点为D,连接CD.
①当点C又在抛物线上时求点D的坐标;
②当△BCD是直角三角形时,求菱形的平移的距离.
已知:抛物线C
1
:
y=
x
2
-(m+2)x+
1
2
m
2
+2
与C
2
:y=x
2
+2mx+n具有下列特征:①都与x轴有交点;②与y轴相交于同一点.
(1)求m,n的值;
(2)试写出x为何值时,y
1
>y
2
?
(3)试描述抛物线C
1
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抛物线C
2
.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抛物线经过原点O与点M(-4,0),顶点N的纵坐标
为4,以线段OM上的一个动点C为一个顶点,构造矩形ABCD,使边CD在线段OM上,点D在点C的左侧,点A、B在抛物线上
(1)连接MN、ON,求△MON的面积;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探究:当拖动点C时,矩形ABCD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①当矩形ABCD为正方形时,求出点A的坐标;
②设矩形ABCD的周长为l,请问l是否存在一个最大值?如果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9·无锡一模)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C=90°,BC=2cm,∠A=30°;四边形DEFG为矩形,DE=
2
3
cm,EF=6cm,且点C、B、E、F在同一条直线上,点B与点E重合.
(1)求AC的长度;
(2)将Rt△ABC以每秒1 cm的速度沿矩形DEFG的边EF向右平移,当点C与点F重合时停止移动,设Rt△ABC与矩形D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请求出重叠面积y(cm
2
)与移动时间x(s)的函数关系式(时间不包括起始与终止时刻);
(3)在(2)的基础上,当Rt△ABC移动至重叠部分的面积
y=
3
2
3
时,将Rt△ABC沿边AB向上翻折,
并使点C与点C’重合,请求出翻折后Rt△ABC’与矩形DEFG重叠部分的周长.
(2009·丹阳市二模)如图,抛物线y=-x
2
+mx过点A(4,0),O为坐标原点,Q是抛物线的顶点.
(1)求m的值;
(2)点P是x轴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H⊥x轴,H为垂足.有一个同学说:“在x轴上方抛物线上的所有点中,抛物线的顶点Q与x轴相距最远,所以当点P运动至点Q时,折线P-H-O的长度最长”,请你用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2007·天津模拟)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它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
3
2
)
(1)求此抛物线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P是此抛物线上位于x轴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BP面积的最大值.
(2006·南安市质检)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AD在x轴上,点A在原点,AB=3,AD=5.若矩形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x轴正方向作匀速运动.同时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
度沿A-B-C-D的路线作匀速运动.当P点运动到D点时停止运动,矩形ABCD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P点从A点运动到D点所需的时间;
(2)设P点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t=5时,求出点P的坐标;
②若△OAP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005·泉州质检)如图,在△ABC中,∠ACB=90°AC=BC=6cm,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2cm,其一边EF在BC所在的直线L上,开始时点F与点C重合,让正方形DEFG沿直线L向右以每秒
1cm的速度作匀速运动,最后点E与点B重合.
(1)请直接写出该正方形运动6秒时与△ABC重叠部分面积的大小;
(2)设运动时间为x(秒),运动过程中正方形DEFG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
2
).
①在该正方形运动6秒后至运动停止前这段时间内,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在该正方形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当x为何值时,y=
1
2
.
如图矩形OABC,AB=2OA=2n,分别以OA和OC为x、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连接OB,沿OB折叠,使点A落在P处.过P作PQ⊥y轴于Q.
(1)求OD:OA的值;
(2)以B为顶点的抛物线:y=ax
2
+bx+c,经过点D,与直线OB相交于E,过E作EF⊥y轴于F,试判断2·PQ·EF与矩形OABC面积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一页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68103
168106
168107
168109
168112
168114
168116
168118
168120
16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