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像和物大小相等
.
(3)小明在实验时无论怎么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
(4)如果在甲图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发现白纸板上
没有
没有
(选填“有”“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成虚像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蜡烛B与蜡烛A的像只有完全重合
蜡烛B与蜡烛A的像只有完全重合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与平面镜距离
与平面镜距离
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大小
大小
的关系.
(3)在玻璃板的
同一
同一
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
(4)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进行,理由是
不能在A侧同时看到B与A的像
不能在A侧同时看到B与A的像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要用两根相同的蜡烛,这是为了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将
不能
不能
找到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成的是
虚
虚
像(填“实”或“虚”);
(3)用直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会得到结论: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位置
位置
.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晓雯最好在
较暗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3)晓雯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不可能
不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虚
像.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①晓雯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
60
60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②晓雯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15
cm.
如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玻璃支架,白纸、火柴,刻度尺和
量角器
量角器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①方便确定像的位置,②测量比较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等大的,③方便确定像和物是等大的
①方便确定像的位置,②测量比较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等大的,③方便确定像和物是等大的
移去蜡烛C,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
无
无
像.填“有”无”,理由是
所成像是虚像
所成像是虚像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平板玻璃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后面的未点燃的蜡烛,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像的位置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大小
大小
之间的关系.
(3)在所成像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虚
像.
(4)直尺的作用是比较物与像
到镜面距离
到镜面距离
之间的关系
(5)用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观察到两者
重合
重合
,说明像与物大小
相等
相等
(6)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
垂直
垂直
于镜面.
(7)实验宜在
较暗
较暗
(“较亮”“较暗”)环境中用
茶色玻璃
茶色玻璃
(“白玻璃”“茶色玻璃”)选
薄
薄
(“厚”“薄”)玻璃做效果较好.
如图所示,该图是一只钟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照片,则实际时间为
3
3
点
40
40
分.
如图所示,A、B是插放在镜前的两枚大头针,要使人眼看到A、B的像重合在一起,人眼应在什么方向观察?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C
)
A.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选择与物等大的另一物体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得出白纸能接收平面镜所成的像
D.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桌面垂直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
第一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9241
39243
39245
39247
39249
39251
39253
39255
39257
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