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BE、CD,且BE与CD交于点O,若△DEO的面积S
△DEO
=1,则△ABC的面积S
△ABC
=
12
12
.
答案
12
解:如图: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DE=
1
2
BC.
∴△DOE∽△COB,△ADE∽△ABC,
∴
DO
CO
=
DE
BC
=
1
2
,S
△DOE
=
1
4
S
△COB
,
∴S
△COE
=S
△BOD
=2,S
△COB
=4,
∴S
四边形DBCE
=1+2+2+4=9,
又S
△ADE
:S
△ABC
=1:4,
∴(S
△ABC
-9):S
△ABC
=1:4,
解得:S
△ABC
=12.
故答案为:12.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专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得到△DOE∽△COB,再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以及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进行计算可以求出△ABC的面积.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得到相似三角形,并求出三角形的相似比,然后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计算题.
找相似题
(2013·自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E,交DC的延长线于F,BG⊥AE于G,BG=
4
2
,则△EFC的周长为( )
(2007·台州)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将边BC折叠,使点B落在边OA的点D处.已知折叠CE=5
5
,且tan∠EDA=
3
4
.
(1)判断△OCD与△ADE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2)求直线CE与x轴交点P的坐标;
(3)是否存在过点D的直线l,使直线l、直线CE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直线CE与y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其解析式并画出相应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7·温州)在△ABC中,∠C=Rt∠,AC=4cm,BC=5cm,点D在BC上,并且CD=3cm,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1.25cm/s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接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秒.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E、DE的长度;
(2)当点Q在BD(不包括点B、D)上移动时,设△EDQ的面积为y(cm
2
),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x为何值时,△EDQ为直角三角形?
(2007·宜昌)如图1,在△ABC中,AB=BC=5,AC=6.△ECD是△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的,连接AE.AC和BE相交于点O.
(1)判断四边形ABCE是怎样的四边形,说明理由;
(2)如图2,P是线段BC上一动点(图2),(不与点B、C重合),连接PO并延长交线段AB于点Q,QR⊥BD,垂足为点R.
①四边形PQED的面积是否随点P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四边形PQED的面积;
②当线段BP的长为何值时,△PQR与△BOC相似.
(2007·岳阳)已知:等腰Rt△ABC中,∠A=90°,
(1)如图1,E为AB上任意一点,以CE为斜边作等腰Rt△CDE,连接AD,则有AD∥BC;
(2)若将等腰Rt△ABC改为正△ABC,如图2所示,E为AB边上任一点,△CDE为正三角形,连接AD,上述结论还成立吗?答
成立
成立
;
(3)若△ABC为任意等腰三角形,AB=AC,如图3,E为AB上任一点,△DEC∽△ABC,连接AD,请问AD与BC的位置关系怎样?
答:
AD∥BC
AD∥BC
.
请你在上述3个结论中,任选一个结论进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