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1)填空:把下面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已知:如图1,BC∥EF,AB=DE,BC=EF,试说明∠C=∠F.
解:∵BC∥EF(已知)
∴∠ABC=
∠E
∠E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在△ABC与△DEF中
∴△ABC≌△DEF(
SAS
SAS
)
∴∠C=∠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2)如图2,A、B、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交BC于F,CE分别交BD、AD于G、H,请在图中找出三对全等三角形.
如图是某城市的部分街道示意图,AB=BC=AC,CD=CE=DE,A、B、C、D、E、F、G、H为“中巴”停靠点,“中巴”甲从站A出发,按照A→H→G→D→E→C→F的顺序到达F站,“中巴”乙从站B出发,按照B→F→H→E→D→C→G的顺序到达G站,若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站出发,在各站停靠的时间、车速均一样,
(1)请分别用图中线段的和表示“中巴”甲、“中巴”乙所走的路程;
(2)试问哪一辆先到指定站,并说明理由?
如图①,△ABC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接MN.
( I)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Ⅱ)若点M是A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N是CA的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请你再探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在图②中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如图,△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请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
已知: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D
E,连接CE.
(1)探究:线段CA、CD、CE的长度满足关系式
CA+CD=CE
CA+CD=CE
;
(2)证明你的结论.
阅读材料:
如图,△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
1
,r
2
,腰上的高为h,连接AP,则S
△ABP
+S
△ACP
=S
△ABC
,即:
1
2
AB·
r
1
+
1
2
AC·
r
2
=
1
2
AB·h
,∴r
1
+r
2
=h(定值).
(1)类比与推理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即: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r
1
,r
2
,r
3
,等边△ABC的高为h,试证明r
1
+r
2
+r
3
=h(定值).
(2)理解与应用
△ABC中,∠C=90°,AB=10,AC=8,BC=6,△ABC内部是否存在一点O,点O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存在
存在
(填“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距离r的值,r=
2
2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在AC上,且∠CDE=20°,现将△CDE沿直线DE折叠得到△FDE,连结BF.
(1)填空:∠BAD=
30
30
度;
(2)求∠BFE的度数.
如图,正三角形ABC沿BC所在直线平移,B到达C的位置,C到达C′的位置,连接AC′.试判断AC′与A′C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2010·武汉模拟)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求证:AD=CE.
已知:BD、AD分别是△ABC的内角、外角的平分线,且相交于点D
(1)若△ABC是等边三角形(如图1),求∠D的度数;
(2)若△ABC是任意三角形(如图2),求证:∠C=2∠D.
第一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07772
1107774
1107778
1107782
1107784
1107787
1107790
1107792
1107795
110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