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用滴水来计量时间的仪器.
如图所示是漏刻的简单模型.图中容器A是底面积为250cm
2
的圆柱形薄壁玻璃缸,容器顶盖上有大小两个孔;B是用密度为0.5×10
3
kg/m
3
塑料制作的边长为10cm立方体底托;C为质量可忽略不计、总长度为60cm的轻质塑料标尺,标尺的一端与底托相连,标尺上均匀的刻有厘米刻度;D为固定于容器盖口处的指示箭头.某次模拟计时实验中,同学们先将自来水龙头调至均匀间隙滴水状态,并测得水龙头每分钟滴水50滴,并用量筒测得每50滴水的体积为25.0cm
3
.再在容器A中加入适量水,将底托B放入水中,使其浮于水面上,此时标尺C呈竖直状态且位于大孔下方,指示箭头D恰好指于标尺的顶端零刻度处.此时开始滴水计时,假设整个计时过程标尺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经过3小时后,问:
(1)指示箭头D应指在标尺上何处?
(2)此时标尺和底托所受的浮力是多少牛顿?
(3)此装置最多还能计时几小时?
(4)若要使此装置的计时总时间增加一倍,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简要说明理由.
某校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称量物体质量的“浮力秤”:如图所示,选一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使之开口向上时能在水中竖直漂浮(水足够深).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20cm
2
,高度为20cm(g=10N/kg).求:
(1)玻璃杯内未放物体时,杯子受到的浮力;
(2)玻璃杯内未放物体时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刻度(即称量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小红将苹果放入烧杯并逐渐向烧杯中加水,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
(1)比较AB两图可知:
B
B
图中苹果受到的浮力较大,从B图可以判断苹果的密度
小于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2)分析BC两图可知:浮力大小与烧杯中水的多少
无关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3)如果把C图中的水换成盐水,苹果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将
增大
增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所以常有“冰山一角”的说法.若海水的密度是1.1×10
3
kg∕m
3
,冰的密度是0.9×10
3
kg/m
3
,则冰山露出海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几分之几?
①煮饺子时,生饺子总是沉在锅底,煮熟后就浮起来了,这是什么道理?
②书包带为什么做成扁而宽的带,而不用细线?
为什么说人在死海中不被淹死?
把体积是8×10
-3
m
3
、质量为6kg的物体浸入水中,问松手后该物体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作图题:
(1)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2)如图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点.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3)如图所示,小球正在水中上浮,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4)蜡烛在B处所成的像已在下图中画出,请你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画出它放在A处时所成像的大概位置.
有几堆谷物(稻谷或小麦),要比较它们的质量好坏(注:这里所谓的“质量好”是指谷物中空瘪的子粒数较少,饱满的子粒数较多),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其中至少有一种方法是适合农村普通家庭条件的.
一根木头重为1600N,体积为0.2m
3
,漂浮在水面上,(g=10N/kg),求:
(1)木头的质量?
(2)木头的密度?
(3)木块露出水面外的体积是多少m
3
?
第一页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77903
77908
77910
77912
77914
77916
77918
77920
77921
77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