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步骤如下:
①在阳光下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f=15cm;
②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地方,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③继续把蜡烛移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物体到镜的距离/cm
45
30
25
20
15
12
像到凸透镜距离/cm
22.5
30
38
60
屏上不成像
屏上不成像
像的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无
放大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无
(1)请把下面的记录表格补充完整.
放大
放大
,
正立
正立
.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至少写出三条)
雪莹和柯萌同学利用光具座合作进行了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是她们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的光路图.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会聚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
11
cm.
(2)柯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不再移动蜡烛和透镜,雪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是:
蜡烛在焦点之内,成虚像
蜡烛在焦点之内,成虚像
.
(3)她们找到原因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
倒
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
投影仪
投影仪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雪莹同学做完实验,好奇地给凸透镜“戴”上了她自己的近视眼镜,也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再又拿开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靠近
靠近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
凸透镜
凸透镜
.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你认为应该将蜡烛向
上
上
移动.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需要测量
物距和像距
物距和像距
.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能
能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能
能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所示,在实验中,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 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1)当把烛焰放在距该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缩小
倒立、缩小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如果此时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
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
.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
上
上
移动.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15
15
cm;
(2)用该凸透镜做实验.如图乙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B上应放置:
凸透镜
凸透镜
;
(3)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
倒立
、
缩小
缩小
的
实
实
像(分别填写“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4)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能
能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完整的像;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丙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a、b、c、d、e各点中
e
e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上
同一高度上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在a、b、c、d、e五个位置:
①蜡烛放在
a
a
点处所成的实像最小;
②放在
b
b
点处,所得像与蜡烛大小相同;
③放在
d
d
点处得到的实像最大;
④放在
e
e
点处可以看到放大的虚象.
小刚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1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然后将蜡烛放于20cm刻度线处,再向
右
右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将
增大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
(2)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
减小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
增大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实验中,某同学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光轴上a、b、c、d、e各点,并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①把烛焰放在
c
c
点上,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②把烛焰放在
a
a
点上,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
d
d
点上,屏上不会出现像
④把烛焰放在
b
b
点上,屏上出现和烛焰等大的像.
小敏的实验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图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
(1)你的意见:小亮的“方案”是
可行
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
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说明:若你认为“方案”可行,则选A解答,若你认为“方案”不可行,则选B解答)
光屏上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
光屏上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
.
(2)他还想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于是选用了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蜡烛的像在光屏上所处的位置偏高,请你提出一种建议使得所成像在光屏的正中央:
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问题解决后,他继续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距u/cm
实验序号
焦距f/cm
像距v/cm
15
1
8
17
2
10
30
3
12
6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大
大
(选填:“大”或“小”);
(3)某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E”的发光物体,如图所示将发光物体、一个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④
④
(填数字序号),
投影仪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e各点,如图所示,分别调整光屏位置,则:
(1)把蜡烛放在
c
c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把蜡烛放在
a
a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把蜡烛放在
d、e
d、e
点,屏上不出现像;
(4)把蜡烛放在
a
a
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近;
(5)物体在焦点以外越是远离凸透镜,像越
小
小
(填“大”或“小”),像距离凸透镜越
近
近
(填“远”或“近”).
第一页
上一页
203
204
205
206
20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3438
13440
13442
13444
13446
13449
13453
13455
13456
1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