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青果学院
(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15
15
cm;
(2)用该凸透镜做实验.如图乙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B上应放置:
凸透镜
凸透镜

(3)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
倒立
缩小
缩小
像(分别填写“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4)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完整的像;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丙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a、b、c、d、e各点中
e
e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答案
15

凸透镜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e

解:(1)由图可知: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等于焦距,所以f=10cm.
故答案为:15.
(2)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所以中间B位置一定放置凸透镜.
故答案为:凸透镜.
(3)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其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实;照相机.
(4)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故答案为:能.
(5)1倍焦距处即焦点e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故答案为:e.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根据焦距的定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
(2)图乙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B上应放置.
(3)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这一光学器件正是应用了这点.
(4)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5)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即1倍焦距处;掌握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即2倍焦距处.
(1)此题主要是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在生活中光学器件的应用.
(2)凸透镜成实像时,无论遮住凸透镜的上部、下部、中间,都不能改变像的大小,但是像变暗,凸透镜遮住的越多,像越暗.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