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2·无锡)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
倒立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
缩小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l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20
20
cm.
(2013·湛江)我市湖光岩地质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
镜面
镜面
(填“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水族馆里的小金鱼在球形鱼缸中供游客观赏,球形鱼缸起到了
放大镜(或凸透镜)
放大镜(或凸透镜)
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
虚像
虚像
(填“实像”或“虚像”).
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吴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点燃蜡烛后,在调整过程中,他发现光屏上承接蜡烛的像偏下,则应调整光屏、凸透镜或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处
同一高度处
.
(2)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实
实
像.(选填“实”或“虚”)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完整的像
完整的像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4)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
后面
后面
(选填“前面”或“后面”)
(5)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
下
下
(填“上”或“下”)调节.
某同学家有一f=50mm的照相机,他为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因镜头是一个
凸透镜
凸透镜
,所以它对太阳光有
会聚
会聚
作用.
(2)用一硬纸板在镜头后面接收经镜头折射后的光斑,用此种方法测量焦距,当在纸板上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时,测出
光斑与凸透镜
光斑与凸透镜
之间的距离,就大约是焦距.
(3)用镜头当作放大镜使用来观察地上的蚂蚁,镜头距蚂蚁的距离
小于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mm时能看到蚂蚁正立放大的
虚
虚
像.
(4)装上镜头,用照相机来拍一开花的桃树的像.
a.拍桃树的像时,桃树距镜头的距离要大于
100mm
100mm
,桃树在底片上成
倒立
倒立
、
缩小
缩小
的像.
b.拍完桃树的像之后,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应使镜头
靠近
靠近
(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把镜头
伸出去
伸出去
(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5)拍照的当天天气较好,若光线太强,曝光过量,则应
将光圈调小(或缩短快门时间)
将光圈调小(或缩短快门时间)
.
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进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有焦距为48cm、15cm和3cm的三个凸透镜,你认为选用焦距为
15cm
15cm
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更恰当,为什么?
把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的小玻璃瓶(盛口服液的小瓶)内装上水,但不要装满,使得塞上瓶塞后瓶内留有一个空气泡,这就是一个既能放大、又能缩小的两用透镜.如图,如果把它放在书上,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变小的;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变大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小明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
(1)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会聚
作用;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
11
cm.
(2)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
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
.
(3)如图乙是小明某次探究时的情景,则他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
缩小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在探索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A.要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使
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
B.如果光屏上能够得到蜡烛火焰清晰的像,我们用遮光纸遮住透镜的上面部分,那么在光屏上会得到蜡烛火焰
整体的像
整体的像
(上部的像、下部的像、整体的像),和遮住之前相比较像显得更
暗
暗
.
C.当蜡烛燃烧使蜡烛火焰的中心下降,光屏上的像会
上升
上升
.(上升或下降)
D.在这个实验中,蜡烛处于1、2、3、4四个位置中位置
1
1
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小;在位置
3
3
时,光屏上得到像最大;在位置
4
4
时,光屏上得不到像.
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同一水平高度
同一水平高度
上.其目的是使完整清晰的像成在
光屏中央
光屏中央
.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A、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图1 图2
(1)如图1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最小最亮的
最小最亮的
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实验中,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得到像原因可能是
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
(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
上
上
移动.
B、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左
左
(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
大
大
(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
左
左
(填“左”或“右”)移动.
第一页
上一页
199
200
201
202
20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3326
13330
13340
13341
13355
13357
13360
13362
13365
1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