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如图所示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只有将凸透镜放在
c
c
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
甲
甲
的焦距较大.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
实
实
像(填“虚”或“实”),此时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的焦距靠近时,像逐渐
变大
变大
(填“变大”或“变小”),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
变大
变大
(填“变大”或“缩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
放大
放大
(填“放大”或“缩小”)的
虚
虚
_像(填“虚”或“实”).
照相机拍摄一页物理书,这页书应放在离照相机镜头
大于二倍焦距
大于二倍焦距
的位置.若要拍摄这页书上一幅插图,应拉近插图与镜头的距离,同时还应
增大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
√
.
透镜
(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凸
凸
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凹
凹
透镜.
(2)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把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
焦点
焦点
,用字母
F
F
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焦距
,用字母
f
f
表示.
(3)透镜的光学性质:
(4)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
发散
作用.
(5)凸透镜成像规律,填写下表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u=2f
f<u<2f
u=f
u<f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凸透镜成像时,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是:
2倍焦距
2倍焦距
;倒立的像与正立的像的分界点是
焦点
焦点
.
(6)照相机与眼睛
a.照相机成的是
倒立
倒立
、
缩小
缩小
的
实
实
像.
b.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凸透镜
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底片
底片
.近视眼看不清
远处
远处
处的物体,因为像成在视网膜的
前
前
方,用
凹透
凹透
镜矫正;远视眼看不清
近
近
处的物体,因为像成在视网膜的
后
后
方,用
凸透
凸透
镜矫正.
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如果在室内要看清室外景物的像,这时应把
B
B
(选填“A”或“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否则看不清楚.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像,还要调整
AB
AB
间的距离.
用幻灯机投在屏幕上的像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实
实
像.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而且仍很清晰,屏到镜头距离应
远
远
; 幻灯片到镜头间的距离应
近
近
.
当幻灯机工作时,当物距
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时,像距
大于
大于
物距,得到
倒立
倒立
、
放大
放大
的实像,屏幕上成正立的像,幻灯片必须
倒放
倒放
,若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当使凸透镜与幻灯片的距离
减小
减小
,同时使屏幕
远离
远离
透镜,就是把幻灯机移到离屏幕较
远
远
的地方.
小明和弟弟去儿童公园游玩,在儿童乐园里,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向
下
下
(填“上”或“下”)移,并且还要向
右
右
(填“左”或“右”)移.
第一页
上一页
169
170
171
172
17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722
12724
12725
12727
12729
12731
12733
12736
12738
1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