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透镜
(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凸
凸
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凹
凹
透镜.
(2)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把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
焦点
焦点
,用字母
F
F
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焦距
,用字母
f
f
表示.
(3)透镜的光学性质:

(4)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
发散
作用.
(5)凸透镜成像规律,填写下表
物距u |
像的性质 |
像距v |
应用 |
u>2f |
|
|
|
u=2f |
|
|
|
f<u<2f |
|
|
|
u=f |
|
u<f |
|
|
|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凸透镜成像时,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是:
2倍焦距
2倍焦距
;倒立的像与正立的像的分界点是
焦点
焦点
.
(6)照相机与眼睛
a.照相机成的是
倒立
倒立
、
缩小
缩小
的
实
实
像.
b.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凸透镜
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底片
底片
.近视眼看不清
远处
远处
处的物体,因为像成在视网膜的
前
前
方,用
凹透
凹透
镜矫正;远视眼看不清
近
近
处的物体,因为像成在视网膜的
后
后
方,用
凸透
凸透
镜矫正.
答案
凸
凹
焦点
F
焦距
f
会聚
发散
2倍焦距
焦点
倒立
缩小
实
凸透镜
底片
远处
前
凹透
近
后
凸透
解:(1)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2)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它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用于测焦距.
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时,不成像.
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由此可知,2倍焦距处是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焦点处是倒立的像与正立的像的分界点.
(6)a、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是大于2倍焦距,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实像.
b、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眼睛会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为使光线推迟会聚,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对远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纠正.
故答案为:(1)凸;凹;(2)焦点;F;焦距;f;(4)会聚;发散;(5)见下表:
物距u |
像的性质 |
像距v |
应用 |
u>2f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f>v>f |
照相机 |
u=2f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v=2f |
测焦距 |
f<u<2f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v>2f |
幻灯机 |
u=f |
不成像 得到平行光 |
u<f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v<u |
放大镜 |
(6)a、倒立;缩小;实;b、凸透镜;底片;远处;前;凹透;近;后;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