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小明用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分别记下蜡烛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然后再将蜡烛逐渐向焦点移动,分别记下几组数据如下表:
(1)如果把“烛焰像的大小/烛焰的大小”叫做凸透镜的放大率(用β表示),则凸透镜的放大率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和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用字母符号表示出来是
β=
v
u
β=
v
u
.
(2)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移动时,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哪些规律?
实验次数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u
像到透镜的距离v
烛焰像的大小/烛焰的大小β
1
30cm
20cm
0.7
2
24cm
24cm
1
3
18cm
36cm
2
4
15cm
60cm
4
(2010·郴州)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某凸透镜后,在距该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15
cm.
(2)将该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高度,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
(3)如果要在实验中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烛焰距凸透镜距离应大于
30
30
cm.
(2009·莆田)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
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
放大
放大
的
虚
虚
像.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36.5
36.5
℃,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一甩
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一甩
.
(2009·济南)夏日的清晨,小华在大明湖畔拍摄到一幅树叶的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中露珠下面的叶脉看上去更清晰,是因为水滴相当于
凸透
凸透
镜,叶脉经它成放大的
虚
虚
像( 选填“实”或“虚”).
(2008·泉州)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12
12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8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该凸透镜右侧光屏上可以看到一个
倒立
倒立
、
缩小
缩小
的
实
实
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照相机
照相机
.
(2008·南京)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如图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倒立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投影仪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刻线处,再向
左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008·长春)观察图,小红手拿透镜对着窗外的大树,在白纸上看到了大树的完整的像,她拿的是
凸
凸
透镜.这一成像规律的应用是
照相机
照相机
.
(2008·包头)如图是欢欢进行“视力矫正”的实验装置图.他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的下方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在不动蜡烛和光屏的情况下,应将透镜和眼镜同时向
上
上
移动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若欢欢将眼镜拿走后,发现要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这说明他探究的是
近视
近视
眼的成因,他所用的那副眼镜的镜片是
凹
凹
透镜.
(2007·徐州)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时,像距越大,像也越大.请你简述怎样用实验验证小华的发现.
(2007·沈阳)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D
ABD
.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第一页
上一页
162
163
164
165
166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598
12600
12602
12604
12606
12608
12610
12612
12613
1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