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12·鞍山三模)某兴趣小组决定对“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进行研究,对于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被提升物体的物重有关;
猜想2:滑轮组的机械上升的高度有关;
猜想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重有关.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试验,效率可能与被提升物体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物重 G/N |
物体上升的高度 h/cm |
测力计的示数 F/N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
1 |
6 |
3 |
2.5 |
9 |
2 |
6 |
5 |
2.5 |
17 |
3 |
6 |
8 |
2.5 |
25 |
(1)小明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2
2
.
(2)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17
17
.
②第三次试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
80%
.
(3)根据小明的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
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
.
(4)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动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动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动滑轮的总重
动滑轮的总重
.
②当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不相同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在有用功相同,额外功不同,则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不同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在有用功相同,额外功不同,则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不同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
答案
2
17
80%
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
动滑轮的总重
不相同
在有用功相同,额外功不同,则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不同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解:
(1)实验中控制了物体的重和动滑轮的个数不变,改变了物体上升的高度,因此验证了猜想2;
(2)①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3,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和动滑轮移动距离的3倍,因此第2组中17应为15;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
=
=
=80%;
(3)根据η=
=
=
=
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
(4)①小红多使用一个动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动滑轮的总重;
②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他们做的有用功相同,但额外功不同样,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不同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故答案为:
(1)2;
(2)①17;②80%;
(3)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
(4)①动滑轮的总重;②不相同;在有用功相同,额外功不同,则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不同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