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08·金华)如图1,已知双曲线
y=
k
x
(k>0)
与直线y=k′x交于A,B两点,点A在第一象限.试解答下列问题:
(1)若点A的坐标为(4,2),则点B的坐标为
(-4,-2)
(-4,-2)
;若点A的横坐标为m,则点B的坐标可表示为
(-m,-k′m)或(-m,
-
k
m
)
(-m,-k′m)或(-m,
-
k
m
)
;
(2)如图2,过原点O作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
y=
k
x
(k>0)
于P,Q两点,点P在第一象限.
①说明四边形APBQ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②设点A,P的横坐标分别为m,n,四边形APBQ可能是矩形吗?可能是正方形吗?若可能,直接写出m,n应满足的条件;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2008·德阳)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交于A(-2,1),B(1,n)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2007·中山)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
1
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
2
x
的图象交于A(1,4)、B(3,m)两点.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的面积.
(2007·芜湖)已知圆P的圆心在反比例函数y=
k
x
(k>1)图象上,并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且始终与y轴相切于定点C(0,1).
(1)求经过A、B、C三点的二次函数图象的解析式;
(2)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D,问当k为何值时,四边形ADBP为菱形.
(2007·济南)已知:如图,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半径为1的⊙B经过点O,且与x,y轴分交于点A,C,点A的坐标为(-
3
,0),AC的延长线与⊙B的切线OD交于点D.
(1)求OC的长和∠CAO的度数;
(2)求过D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007·福州)如图,已知直线y=
1
2
x与双曲线
y=
k
x
(k>0)
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1)求k的值;
(2)若双曲线
y=
k
x
(k>0)
上一点C的纵坐标为8,求△AOC的面积;
(3)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
y=
k
x
(k>0)
于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B,P,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的坐标.
(2006·天津)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和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都经过点(4,2).
(Ⅰ)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Ⅱ)这两个函数图象还有其他交点吗?若有,请求出交点的坐标;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006·上海)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它的纵坐标是横坐标的3倍,反比例函数y=
12
x
的图象经过点A.
(1)求点A的坐标;
(2)如果经过点A的一次函数图象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且OB=AB,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006·泉州)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A(4,12)为双曲线
y=
k
x
(x>0)上的一点.
(1)求k的值;
(2)过双曲线上的点P作PB⊥x轴于B,连接OP,若Rt△OPB两直角边的比值为
1
4
,试求点P的坐标;
(3)分别过双曲线上的两点P
1
、P
2
,作P
1
B
1
⊥x轴于B
1
,P
2
B
2
⊥x轴于B
2
,连接
OP
1
、OP
2
.设Rt△OP
1
B
1
、Rt△OP
2
B
2
的周长分别为l
1
、l
2
,内切圆的半径分别为r
1
、r
2
,若
l
1
l
2
=2
,试求
r
1
r
2
的值.
(2006·吉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EFG的顶点E坐标为(4,0),顶点G坐标为(0,2).将矩形OEFG绕
点O逆时针旋转,使点F落在y轴的点N处,得到矩形OMNP,OM与GF交于点A.
(1)判断△OGA和△OMN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求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设(2)中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交EF于点B,求直线AB的解析式;
(4)请探索:求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经过矩形OEFG的对称中心,并说明理由.
第一页
上一页
294
295
296
297
29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57573
1157575
1157577
1157579
1157581
1157584
1157587
1157590
1157592
1157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