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06年4月2日早上5点51分,沈阳中心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说沈阳市南部有大雾:早上6点44分,又发布了大雾红色预警信号,称沈阳市区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将持续2-3小时.到了中午11点左右,雾气才渐渐散去.雾是由于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而形成的.
如图所示,宁夏中部干旱带出现一道罕见的自然奇观:旱塬、田头和绵延起伏的山丘上,同时升腾起层层白雾,大地顿时蒙上了一层“缥缈轻纱”,天地同体、云烟相连,恍如仙境一般.据气象专家介绍,这是由于当地极度干旱,蒸发量远
大于
大于
(小于、大于)降水量,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还未来得及渗透的水分在阳光和地热的共同作用下瞬间
蒸发(或汽化)
蒸发(或汽化)
成水蒸气再
液化
液化
成小水珠.人们看到的“缥缈轻纱”实质是
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
烧开水时壶嘴喷出了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
水蒸气
水蒸气
遇上较冷的空气
液化
液化
而成的小水滴.
小宇同学探究了“保温瓶塞跳出来的原因”.他做的实验如下:取两只同样的玻璃瓶,一只灌满开水,另一只不灌满.灌好后,立即在两个瓶口上用橡皮圈箍上一层橡胶薄膜.不一会儿就会发现,灌满开水的瓶口薄膜保持不动,未灌满开水的瓶口的薄膜向上凸了起来.如图所示.根据小宇的实验进行分析,薄膜向上凸出来的原因:一是瓶内温度高的水汽化成水蒸气,二是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瓶内气体压强
大于
大于
(填:“大于”、“小于”、“等于”)外界大气压.他又想到,第二天会出现较难拔出木塞的现象,这是因为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
液化
液化
成水,瓶内气体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
同样湿的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晾在树荫下干得慢,这表明物体的
温度
温度
越高,蒸发越快;实际上蒸发可以在
任何
任何
温度上进行,并使周围的温度降低,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会比被100℃的水烫伤得更厉害,这是因为水蒸气
液化
液化
(填“蒸发”、“液化”或“凝华”)时会放热.
(2012·白下区二模)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莉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
响度
响度
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
音色
音色
,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小莉看到舞台上为渲染气氛而制造的白雾其实是水蒸气
液化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舞台上闪光灯发出的光
属于
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电磁波.
(2012·安庆二模)水壶里面的水沸腾时,壶口会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
液化
液化
形成的(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
升高
升高
(选填“升高”或“降低”).
(2011·陕西模拟)(1)如图示为农户家夏季保存食物的简易装置.将盛有食物的容器置于有水的大盘中,盖上蒙有纱布的罩子,纱布边缘浸在水中使整个纱布始终湿润.由于水的
蒸发
蒸发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吸收
吸收
热量,使罩内温度较低且湿度适宜,从而保鲜食物.
(2)冷暖双制式空调,夏季为室内降温,冬季为室内供暖.夏季制冷时,循环物质在室内机中汽化
吸收
吸收
热量;冬季制热时,循环物质在室内机中
液化
液化
放出热量.
(2011·宁阳县模拟)“甲型H1N1”流感疫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因为病毒分子在
扩散
扩散
.冬天,汽车挡风玻璃的内侧出现了一层“白雾”,为了尽快消除“白雾”,你认为应该开启空调的
热
热
(填“冷”或“热”)风.
(2011·名山县模拟)夏天早晨,田间禾苗上常看到晶莹的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液化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第一页
上一页
141
142
143
144
14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0469
30470
30473
30475
30477
30479
30481
30483
30485
3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