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AB=8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如图,在△ABC中,AD⊥BC于D,AB=3,BD=2,DC=1,求AC
2
的值.
如图,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
(2)从出发几秒钟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
(2010·吴江市模拟)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D为AB的中点,DE交AC于点E,DF交BC于点F,且DE⊥DF,过A作AG∥BC交FD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AG=BF;
(2)若AE=9,BF=18,求线段EF的长.
如图,已知A、B是线段MN上的两点,MN=4,MA=1,MB>1.以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点M,以B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使M、N两点重合成一点C,构成△ABC,设AB=x.
(1)求x的取值范围;
(2)若△ABC为直角三角形,求x的值.
如图,等边△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E为AD上一点,以BE为一边且在BE下方作等边△BEF,连接CF.
(1)求证:AE=CF;
(2)G为CF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G.若BG=5,BC=8,求CG的长.
如图,在Rt△ABC中,∠C=90°.
(1)求作:∠BAC的角平分线AD,与BC边交于点D(不写作法,保留尺规作图痕迹);
(2)若(1)中的AB=6,∠B=30°,求线段BD的长.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60°,∠BCD=120°,连接AC,BD交于点E.
(1)若BC=CD=2,M为线段AC上一点,且AM:CM=1:2,连接BM,求点C到BM的距离.
(2)证明:BC+CD=AC.
学习三角形后,九(6)班的王老师给了这样一个题让同学们讨论:“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cm和5cm,其中一个内角是30°,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于是得到很多结果:甲同学认为面积应该是
15
2
cm
2
,乙同学认为面积应该是
3(3
3
-4)
2
cm
2
而丙同学认为面积是
3(3
3
+4)
2
cm
2
等,你认为他们的说法全面吗?若你有不同结论,请你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求出其面积.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
(1)求∠BED的度数;
(2)已知BC=12,求AE的长.
第一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14143
1014144
1014146
1014147
1014148
1014149
1014150
1014151
1014152
101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