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12·乐山)如图,在△ABC中,∠C=90°,AC=BC=4,D是AB的中点,点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
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
2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2011·黑龙江)在△ABC中,BC:AC:AB=1:1:
2
,则△ABC是( )
(2009·铁岭)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然后将阴影部分剪掉,把剩余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
(2007·湖州)如图,点A是5×5网格图形中的一个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以A为其中的一个顶点,面积等于
5
2
的格点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是格点)的个数是( )
(2006·长春)如图,将圆桶中的水倒入一个直径为40cm,高为55cm的圆口容器中,圆桶放置的角度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度.若使容器中的水面与圆桶相接触,则容器中水的深度至少应为( )
(2004·包头)如图,为了确定一条河的宽度AB,可以在点B一侧的岸边选择一点C,使得CB⊥AB,并量得CB=40米,测得∠ACB=45°,那么河的宽度AB是( )
(2001·广州)已知点A和点B(如图),以点A和点B为其中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共可作出( )
(2011·桥西区模拟)已知△ABC是斜边长为1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
(2011·白下区二模)如图,△A
1
A
2
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1
A
2
B=90°,A
2
A
3
⊥A
1
B,垂足为A
3
,A
3
A
4
⊥A
2
B,垂足为A
4
,A
4
A
5
⊥A
3
B,垂足为A
5
,…,A
n+1
A
n+2
⊥A
n
B,垂足为A
n+2
(n为正整数),若A
1
A
2
=A
2
B=a,则线段A
n+1
A
n+2
的长为( )
在Rt△ABC中,∠C=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DE⊥AB于E,若AB=10cm,则△BDE的周长等于( )
第一页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63436
1063438
1063441
1063444
1063446
1063449
1063451
1063455
1063458
106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