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12·西城区一模)已知:如图1,矩形ABCD中,AB=6,BC=8,E、F、G、H分别是AB、BC、CD、DA四条边上的点(且不与各边顶点重合),设m=EF+FG+GH+HE,探索m的取值范围.
(1)如图2,当E、F、G、H分别是AB、BC、CD、DA四边中点时,m=
20
20
.
(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贝同学采用轴对称的方法,如图3,将整个图形以CD为对称轴翻折,接着再连续翻折两次,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求得m的取值范围.①请在图3中补全小贝同学翻折后的图形;②m的取值范围是
20≤m<28
20≤m<28
.
(2012·高邮市一模)将图1中的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图2中的△A′BC′.
(1)写出图2中的两对全等的三角形(不能添加辅助线和字母,△C′BA′≌△ADC除外);
(2)选择一对加以证明.
(2012·朝阳区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3,BC=4,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F处,连接DF,CF与AD相交于点E,求DE的长和△ACE的面积.
(2011·青羊区一模)在矩形ABCD中,AB=6,BC=8,G为边AD的中点.
(1)如图1,若E为AB上的一个动点,当△CGE的周长最小时,求AE的长.
(2)如图2,若E、F为边AB上的两个动点,且EF=4,当四边形CGEF的周长最小时,求AF的长.
(2011·门头沟区模拟)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是BC边上的两点,且BE=CF.求证:AF=DE.
(2011·湖里区二模)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F是AB上的一点,EF⊥EC,且EF=EC.
(1)求证:△AEF≌△DCE.
(2)若DE=4cm,矩形ABCD的周长为32cm,求AE的长.
(2011·濠江区模拟)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y=-
1
2
x
+b交折线OAB于点E.记△ODE的面积为S,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
(2010·邢台二模)规律:
如图1,直线m∥n,A、B为直线n上的点,C、P为直线m上的点.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点P移动到何位置,△ABP与△ABC的面积总相等,其理由是
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
应用:
(1)如图2,△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若△ABC的边长为1,则△BAE的面积是
3
4
3
4
.
(2)如图3,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BEFG都是正方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求△ACF的面积.
(3)如图4,五边形ABCDE和五边形BFGHP都是正五边形,若正五边形ABCDE的边长为a,求△ACH的面积(结果不求近似值).
(2010·青浦区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点,连接DE、AE,将△DEC沿线段DE翻折,点C恰好落在线段AE上的点F处.
(1)求证:△ABE≌△DFA;
(2)如果AB=6,EC:BE=1:4,求线段DE的长.
(2010·鼓楼区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CA、AC的延长线上,且AE=CF,请确定四边形BED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一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897804
897805
897806
897807
897808
897809
897810
897811
897812
89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