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玻璃;②厚为5mm的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蜡烛;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①
①
(填序号).
(2)如图1实验中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大小相同,这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物大小关系
便于确定像物大小关系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
不能
不能
(能或不能)接收到像
(4)为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相同的操作.
(5)在实验中小丽视线正对薄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马上把蜡烛B放在所看到“像”的位置,并在白纸上记录实验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MN是玻璃板的位置,a是点燃的蜡烛A所在位置,b是蜡烛B所在位置.小丽根据实验记录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B
AB
.
A.薄透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 B.找像时没有从多个方向观察
C.实验过程中没有使用平面镜 D.实验过程中没有点燃蜡烛
(6)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用灯光照亮跳棋
用灯光照亮跳棋
.
实验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完成实验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象并得到数据如下表.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S
1
20cm
S
1
′
20cm
S
2
10cm
S
2
′
10cm
S
3
5cm
S
3
′
5cm
(1)请你分析,此探究过程中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2)小东用平面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从镜子中观察到的像的范围将
变大
变大
.
(3)小东将一枝12cm长的钢笔立在平面镜前15cm处,请你帮他判断:钢笔的像的高度是
12
12
cm,钢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15
15
cm.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则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虚
虚
(选填“虚”或“实”)像,人距视力表的像
5
5
m.
如图是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则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反射
反射
定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屏上,称为虚像.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块平面镜,一只小球沿桌面向平面镜滚去,结果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小球的像是竖直向下运动的.由此可知,平面镜与桌面的夹角是
45
45
度.
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
虚
虚
像(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
反射
反射
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
3
3
米.
表面平且光滑的镜子叫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是
不能
不能
呈现在屏上的,是
虚
虚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相等
,像与物的大小
相同
相同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垂直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
反射
反射
形成的.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我们在玻璃板前放一枚棋子A,另一枚棋子B放在
棋子A的像的位置
棋子A的像的位置
,用相同的两枚棋子的原因是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沿着与镜面成30°角的方向以0.1m/s的速度向镜面运动,则S和它的像之间的接近速度是
0.1
0.1
m/s.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
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
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
某同学身高1.6m,立于一个大的平面镜前,若该同学离镜面距离2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
4
4
m,像高
1.6
1.6
m.若该同学向后移动3m则像离镜子的距离为
5
5
m.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第一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43961
143963
143965
143966
143968
143970
143972
143974
143976
14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