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仅从有利于实验的角度出发,该实验需要的环境亮度是
暗
暗
(选填“亮”或“暗”)一些为好.
(2)将E蜡烛点燃的目的是:
增加亮度,使像更清晰
增加亮度,使像更清晰
.
(3)实验中,若把F蜡烛也点燃,看到的像不清楚,原因是:
像的亮度一定,点燃F蜡烛,像的背景变亮,像与背景的亮度差异变小
像的亮度一定,点燃F蜡烛,像的背景变亮,像与背景的亮度差异变小
.
(4)该实验需要做若干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探究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探究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后几次实验必须改变的量是
物距
物距
.
(5)该实验的“物”是
A
A
(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不含烛焰的E蜡烛
B.E蜡烛的烛焰
C.E蜡烛和烛焰的整体
D.不点燃的F蜡烛
(6)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物距/cm
像距/cm
第一次
12.1
12.1
第二次
15.2
15.2
第三次
17.1
17.1
(1)在玻璃板中看到的B蜡烛的像,是由于光的
反射
反射
所形成的虚像.
(2)用C蜡烛找像时,无论怎样在水平桌面上移动C蜡烛,都不能与B的像完全重合,则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3)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的“C蜡烛”是
B
B
A.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D.蜡烛C本身
(4)若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接收B蜡烛的像,能否接收到?
不能
不能
.
(5)实验时,一位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上表.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
等于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平板玻璃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后面的未点燃的蜡烛,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像的位置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大小
大小
之间的关系.
(3)在所成像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虚
像.
(4)直尺的作用是比较物与像
到镜面距离
到镜面距离
之间的关系
(5)用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观察到两者
重合
重合
,说明像与物大小
相等
相等
(6)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
垂直
垂直
于镜面.
(7)实验宜在
较暗
较暗
(“较亮”“较暗”)环境中用
茶色玻璃
茶色玻璃
(“白玻璃”“茶色玻璃”)选
薄
薄
(“厚”“薄”)玻璃做效果较好.
请你用光学知识简要解释下列问题:
(1)小轿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而向后倾斜安装?
(2)看电影使用的银幕为什么要用粗糙的白布,而不用表面光滑的玻璃?
(3)晚上,当你在家做作业时,用于照明的台灯应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这样放?
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另一侧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使它们相互对称.拉上窗帘,使屋子稍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可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
请你按照上述方法做这个实验,并分析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小明的房间比较狭小.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他想个办法,使他的房间感觉大一些吗?并简述理由.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C
)
A.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选择与物等大的另一物体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得出白纸能接收平面镜所成的像
D.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桌面垂直
由图所示,小明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在桌面虚线处竖立一块
玻璃板
玻璃板
,在它前后各放一粒相同的棋子A、B,若要确定A的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
在玻璃前面放一棋子A,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在玻璃前面放一棋子A,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这里小明采用了
等效替代
等效替代
的研究方法.要研究像与物到镜面距等,小明还需的器材为
刻度尺
刻度尺
.
如图所示,人眼看不见哪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
下列四组连线中,完全正确的是( )
第一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43095
143097
143099
143101
143103
143105
143107
143109
143110
14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