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某车从攀枝花到红格的平均速度为60km/h,从红格到攀枝花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它往返一次的全程平均速度是
48km/h
48km/h
.
一人骑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骑行540米到达乙地,用了3分钟;休息半分钟后,从乙地再骑行180米到达丙地,用了1.5分钟.则该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3
3
m/s,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2
2
m/s,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2.4
2.4
m/s.
如图(秒表每格为1秒)测得s
1
=160cm,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
0.32
0.32
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
=
0.4
0.4
m/s.
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变速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小球从A点到D平均速度是
7.5
7.5
cm/s,小球从D点到F平均速度是
20
20
cm/s,小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2.5
12.5
cm/s.
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s
t
v=
s
t
.斜面的坡度应该尽量
小
小
.(大或小)
(2)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刻度尺
刻度尺
(3)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0.1
0.1
m/s.
(4)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
的大小关系是:v
AB
<
<
v
BC
.滑块在下滑过程中是
加速
加速
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某高速公路长约500km.一辆汽车运行了3h刚好驶过全程的中点,此时司机观察座位前的速度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此时车行驶的速度为
19.4
19.4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为尽早到达终点,汽车提速后仅用2h就跑完剩下的路程,那么该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00
100
km/h.
一位同学以3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5m/s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75
3.75
m/s.
图是某物体运动的图象,据图作答:
AB段描述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BC段描述物体做
静止
静止
运动,前5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
9
9
米,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
3
m/s.
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12.50
12.50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0.125
0.125
m/s.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不是
不是
(填“是”或“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半到达,全程1050千米,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
60
60
千米/时.
第一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4039
124041
124043
124045
124047
124049
124051
124053
124055
12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