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09·江都市一模)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首先我们剪下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再将它们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可根据原理
v=
s
t
v=
s
t
,先测出纸锥下落的高度和下落的时间.
(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
时间
时间
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
下落的高度
下落的高度
或换用锥角较
大
大
(大/小)纸锥进行测量,同时可用多次测量球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005年5月31日午后,北京城区突降冰雹.假设质量为m的冰雹从高h处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与冰雹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则该冰雹降落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mg
k
mg
k
.(可以认为冰雹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为我们设计了一张人造地球卫星的草图,并计算出了卫星围绕地球旋转的最低速度为7.9km/s.这个速度后来被叫做“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7.9km/s合
28440
28440
km/h,7.9km/s的物理含义是
卫星每秒钟运行7.9km
卫星每秒钟运行7.9km
.
在探究“速度的变化”关系操作中,小明同学设计如表,其明显错误记录应是被测者
丙
丙
.
实验记录图表
被测人
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跑步
甲
60m
8s
7.6m/s
乙
50m
6.5s
7.7m/s
丙
100m
5.4s
18.5m/s
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若某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人1s通过的距离是0.8m
人1s通过的距离是0.8m
.
速度的定义: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叫速度.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
运动快慢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
m/s
m/s
,常用单位:
km/h
km/h
.
两种单位的换算关系:
1m/s=3.6km/h
1m/s=3.6km/h
.
(2011·株洲)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
路程
时间
,即v=
s
t
,单位是m/s.初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我们在高中物理当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故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
2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
△v
t
△v
t
.
(2)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v=
6
6
m/s.
(3)若问题(2)中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
1.2
m/s
2
.
单位换算:10m/s=
36
36
km/h; 72km/h=
20
20
m/s.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快慢
快慢
的物理量,速度的国际单位
m/s
m/s
,1m/s=
3.6
3.6
km/h.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m/s
,1m/s=
3.6
3.6
km/h.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人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2m
人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2m
.
第一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6570
16572
16584
16586
16587
16589
16592
16594
16596
16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