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为了探究“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制作材料有关”,陈明同学准备了三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并且知道它们分别是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的,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并完成如下工作:
(1)在探究活动前,你有哪些猜想?
(2)这次探究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
(3)写出这次探究的主要步骤.
(4)请设计出关于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5)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用一个光屏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测出一个凸透镜的焦距?要求简要叙述所用的方法.
细心的小明同学注意到:光以同样的入射到水或玻璃中时,其折射角是不同的,这说明不同的物质的折光能力不同.由此做出一种猜想:透镜的焦距可能与材料有关.他手头恰好有一只塑料的凸透镜和一只玻璃凸透镜,并用通常的简易方法测出了焦距,果然其焦距不同.于是他作出结论:透镜焦距确实是与材料有关的.你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是否可靠,说明理由.
(2012·莱芜)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市市民领略了一次日偏食天象如图所示.日食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我们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凸透
凸透
镜,能会聚光线.
(2010·北海)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如图,我国是全球最佳的观测地.日食现象的成因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
直线传播
规律来解释,观测日食时用肉眼直视太阳很容易灼伤眼睛,这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凸透
凸透
镜,对光有
会聚
会聚
作用.
(2008·永州)风景秀丽的永州阳明山眉家森林公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塑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
凸透
凸透
镜,它对太阳光具有
会聚
会聚
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
(2007·福州)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光的
直线传播
直线传播
原理.我国古代《周礼》一书中有“司烜氏掌以夫遂取火于日”的记载,这里的“夫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凸透镜,它对光线有
会聚
会聚
作用.
(2006·哈尔滨)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凸透镜
凸透镜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
焦点
焦点
位置.
(2011·青云谱区模拟)“五一”假期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旅游,学到了一些知识与生存的技能.请你帮他解释以下现象:
(1)雨后的天空出现了彩虹,彩虹是光的
色散或光的折射
色散或光的折射
现象.
(2)由于声音具有能量,为了防止发生雪崩,攀登雪山时应禁止
高声讲话
高声讲话
.
(3)若不慎遗失了火种,则可用取火的办法有(只要求写出一个)
钻木取火(或利用凸透镜取火)
钻木取火(或利用凸透镜取火)
,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或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或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2010·浠水县模拟)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的声音的
响度
响度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空气
空气
.
小明学习了物理知识以后,他想虽然“水火不容”,但是可以利用水来取火,于是他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二是将水装进一个圆柱形的塑料瓶,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那么他在实验用到的物理学知识是
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线
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线
.
第一页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329
10331
10333
10345
10347
10349
10351
10354
10356
1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