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细心的小明同学注意到:光以同样的入射到水或玻璃中时,其折射角是不同的,这说明不同的物质的折光能力不同.由此做出一种猜想:透镜的焦距可能与材料有关.他手头恰好有一只塑料的凸透镜和一只玻璃凸透镜,并用通常的简易方法测出了焦距,果然其焦距不同.于是他作出结论:透镜焦距确实是与材料有关的.你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是否可靠,说明理由.
答案
解:不一定可靠.因为,在小明的实验中,他所选取的两个凸透镜的材料是不相同,但并没有保证两个凸透镜的形状完全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所以他的结论不能肯定就一定可靠.
解:不一定可靠.因为,在小明的实验中,他所选取的两个凸透镜的材料是不相同,但并没有保证两个凸透镜的形状完全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所以他的结论不能肯定就一定可靠.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专题
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因为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与凸透镜的形状、材料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是否有关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要控制两个凸透镜的其他因素相同,只让两者的材料不同,来比较焦距是否与材料有关.
在物理学中,控制变量法是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方法,当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就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此题中的虽然控制了两个凸透镜的材料不同,但没有明确指出两者的形状相同,所以结论不可靠.
实验题;控制变量法.
找相似题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小文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纸板上的最小光斑却不易确定.于是他移动纸板找到两次成等大光斑的位置,分别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8cm和12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