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11·葫芦岛)小明在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
次数 |
物重G/N |
物体上升高度h/cm |
有用功W有/J |
动力F/N |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cm |
总功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2.0 |
5 |
0.10 |
0.8 |
20 |
0.16 |
62.5% |
2 |
4.0 |
5 |
0.20 |
1.4 |
20 |
|
71.4% |
3 |
6.0 |
5 |
0.30 |
2.0 |
20 |
0.40 |
|
(1)在图中画出本实验的滑轮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空白处的数据补充完整.
(3)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目的是为了
B
B
(选填字母).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通过表中数据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理由
其他的额外功不确定
其他的额外功不确定
.
答案
B
不能
其他的额外功不确定
解:

(1)如实验1和2,动力点移动的距离是物体升高距离的4倍,所以物体和动滑轮由4段绳子承担,滑轮组的绕法如图.
(2)实验2,总功为:W
总=Fs=1.4N×0.2m=0.28J.
实验3,机械效率:η=
=
=75%.
(3)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目的是为了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这个规律.
(4)实验过程中机械完成的额外功包括克服摩擦做功、克服绳重做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做功,不知道克服摩擦做功、克服绳重做功,无法求出克服动滑轮的重做的额外功.
故答案为:(1)如上图;(2)0.28;75%;(3)B;(4)不能;其他的额外功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