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如图(1)的矩形纸片折叠,B、C两点恰好重合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2),已知∠MPN=90°,PM=3,PN=4,那么矩形ABCD的周长为
28.8
28.8
.
答案
28.8
解:由题意得,∠MPN=90°,PM=3cm,PN=4cm,
在RT△PMN中,MN
2
=PM
2
+PN
2
,
∴MN=5,BC=PM+PN+MN=3+4+5=12,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B=
PM·PN
MN
=
12
5
=2.4,
则矩形ABCD的周长=2(AB+BC)=28.8.
故答案为:28.8.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专题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根据勾股定理,得MN=5,进而可得出BC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两种表示方法,可求出AB的长,根据矩形的周长=2(AB+BC)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本题的解答利用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及勾股定理,另外要注意掌握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两种表示方法.
数形结合.
找相似题
(2013·台湾)附图(①)为一张三角形ABC纸片,P点在BC上.今将A折至P时,出现折线BD,其中D点在AC上,如图(②)所示.若△ABC的面积为80,△DBC的面积为50,则BP与PC的长度比为何?( )
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7:5:4,则∠α的度数是
90°
90°
.
长方形纸片ABCD中,AB=8cm,BC=4cm,现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GF为折痕.若FC=3cm,则GD=
5cm
5cm
.
新课程改革以来,同学们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能力不断加强.如图,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彩纸,按图4中①~④折叠,然后如图④沿虚线剪开时,剩下阴影部分的展开图的形状是
正八边形
正八边形
,其面积为
50
2
c
m
2
50
2
c
m
2
.
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对折线,将∠A沿DK折叠,使它的顶点A落在EF上的G点,则
∠DKG=
75
75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