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3·如东县模拟)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
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冰晶的过程中
热量.
(2010·河西区二模)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携带较多水分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后才形成降雨带?
(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的条件是天空中必须有大量的水蒸气(或暖湿气流).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
(2009·开封一模)如图是三聚氰胺分子结构示意图.常压下其熔点为354℃,可见三聚氰胺属于固体中的
晶体
晶体
(选填“晶体”、“非晶体”).加热时它可直接由固体变为气体,请你写出生活中于此相似的一例,
干冰升华
干冰升华
.
今年夏季,我区久热不雨.为了缓解旱情,2013年8月份,高淳气象部门实施了三次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明显,对我区的旱情缓解起了一定作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
液化
液化
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
凝华
凝华
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冰晶的过程中
放出
放出
热量(填吸收/放出).面对旱情,请你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米水淋花、洗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等)
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米水淋花、洗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等)
.
从前曾经发生一起盗窃案,窃贼将屋内的财物洗劫一空后,留下了一张写有威胁话语的纸条.警官察看了现场后发现,这个窃贼手法高明,没留下什么痕迹.可窃贼留下的纸条让警官如获至宝,最终使警官顺利的抓到了窃贼.那么是谁暴露了窃贼了?在一张白纸上轻轻按下几个指印,打开请同学们观察,白纸上没有任何痕迹.在白纸下方放一烧杯,烧杯中放几粒碘,加热烧杯发现纸上出现指印.让同学们分析碘的物态变化
碘在加热时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升华
升华
.
在白纸上析出的碘是什么状态的?
固态
固态
.
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连线
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早晨出来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
液化
液化
现象.
(2)冰雪化成水,是
熔化
熔化
现象.
(3)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
汽化(蒸发)
汽化(蒸发)
现象.
(4)钢水变成钢锭,是
凝固
凝固
现象.
(5)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是
液化
液化
现象.
(6)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
凝华
凝华
;
(7)放在箱子里的樟脑球变小了
升华
升华
.
小明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 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其中“粉”的形成是
凝华
凝华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冒汗”的形成是
液化
液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
熔化吸热
熔化吸热
的原因.
阅读下列两段材料,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据《北京晚报》报道:去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
请你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材料二:
大厅里的雪花
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
(1)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强冷空气
凝华
凝华
而成的,需要
放出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小北塘看到这篇文章后,联系生活,想到了闷热的夏天,房间里开上空调,在窗玻璃的
外
外
侧(填“外”或“内”)的
液化
液化
现象.
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管口套气球,气球会鼓起来,如图甲;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请用物理知识说明白霜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5126
35128
35130
35132
35134
35135
35137
35139
35141
3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