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已知D为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AB上的点,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DE⊥BC于点E,过点G作GF⊥BC于点F.把三角形纸片ABC分别沿DG,DE,GF按图示方式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是
等边
等边
三角形.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CD⊥AD,垂足为D,E为AC的中点,AD=DE=6cm.则∠ACD=
30
30
°,AC=
12
12
cm,∠DAC=
60
60
°,△ADE是
等边
等边
三角形.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分别延长CA,AB,BC到A′,B′,C′,使AA′=BB′=CC′=AC,若△ABC的面积为1,则△A′B′C′的面积是
7
7
.
如图,AB=AC=AD=4cm,DB=DC,若∠ABC为60度,则BE为
2cm
2cm
,∠ABD=
75
75
°.
(2008·朝阳区二模)已知:在等边△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BC、AC的中点,点G为直线BC上一动点,当点G在CB延长线上时,有结论“在直线EF上存在一点H,使得△DGH是等边三角形”成立(如图①),且当点G与点B、E、C重合时,该结论也一定成立.
问题:当点G在直线BC的其它位置时,该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你在下面的备用图②③④中,画出相应图形并证明相关结论.
如图,已知△ABC中,∠BAC=120°,P为△ABC内一点.
求证:PA+PB+PC>AB+AC.
说理填空题:如图,EC=EB,∠CDA=120°,DF∥BE,且DF平分∠CDA,试说明AD与BC平行的理由.
解:∵DF平分∠CDA,∠CDA=120°(已知)
∴∠FDC=
1
2
∠=
60°
60°
,
∵DF∥BE,(已知),
∴∠FDC=∠
BEC
BEC
=
60
60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C=EB,(已知)
∴△BCE为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C=°
60°
60°
,
∵∠CDA=120°(已知)
∴∠C+∠CDA=180°
∴AD∥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如图,点B、C、E在一条直线上,△ABC、△DCE均为等边三角形,
求证:(1)BD=AE;
(2)△CFG为等边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D与A,C不重合),延长AB到E,使BE=CD,连接DE交BC于点F.
(1)求证:DF=EF;
(2)若△ABC的边长为10,设CD=x,BF=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如图,已知等边△ABC和等边△CDE,P、Q分别为AD、BE的中点.
(1)试判断△C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果将等边△CDE绕点C旋转,在旋转过程中△CPQ的形状会改变吗?请你将图2中的图形补画完整并说明理由.
第一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08007
1108009
1108012
1108014
1108016
1108020
1108021
1108023
1108024
110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