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3·鄂尔多斯)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所做的两个实验,图甲所示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振动
产生的;图乙所示实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能量
.
(2011·贵港)在听歌唱家韦唯和谭晶演唱时,人们听到的歌声是由于她们声带
振动
振动
而产生的;人们能区分韦唯和谭品的声音,是由于她们的声音的
音色
音色
不同.
(2009·黔东南州)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
振动
振动
可以产生声音.
(2009·齐齐哈尔)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 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
振动
; 纸屑“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
能量
能量
.
(2008·吉林)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个现象表明发声体在
振动
振动
;声的利用非常广泛,例如:人们利用声能传递
能量
能量
来清冼钟表等精密机械.
(2007·重庆)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
振动
振动
产生的,并通过
空气
空气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
(2007·福州)为不忘国耻,福州市委、市政府在福州沦陷日,组织防空警报演练.市民听到的警报声是由警报器的发声体产生
振动
振动
发出的.
若不小心把气球弄破,它会发出“啪”的响声,这是因为气球的气是使劲吹进去或用打气筒压进去的,即气球里充满了压缩气体,当球破裂时,球内的压缩气体的体积会突然迅速膨胀,从而引起周围空气的急剧振动,所以发出“啪”的声音.类似的发声现象还有很多,诸如:
例1:
车胎爆炸
车胎爆炸
;
例2:
煤气瓶爆炸
煤气瓶爆炸
.
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把声音传播到远处.“我怎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他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碟子、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用它们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课本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假如你是小明,请写出你的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本节探究点拨中指出:“注意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注意准确表述这些问题,还应学习寻找问题中的矛盾.”下面的几个问题,符合探究点拨中的哪一点?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轰鸣、嚎叫、电锯“吱吱”…让人心烦意乱.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
这是从
自然现象日常生活
自然现象日常生活
提出问题的.
(2)学校即将召开春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训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李老师看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们提出了一个关于速度是否变化的问题.接下来,大家议一议,你们应该如何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李老师是
在学生的争论中寻找问题中的矛盾
在学生的争论中寻找问题中的矛盾
提出问题的.
(3)编钟演奏的乐曲为什么悦耳动听,木棍敲石头的声音为什么不好听?除了响度和音调的区别之外,各种声音还有什么不同呢?这是在
学习过程中
学习过程中
发现并提出问题的.
(4)你能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吗?
第一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21180
21182
21183
21185
21187
21189
21190
21192
21194
2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