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不计动滑轮的质量及转动摩擦,当竖直向上的力F=10N时,恰能使重物G匀速上升,则重物G=
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照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物重G/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 1 | 1.0 | 0.7 |
| 2 | 1.5 | 1.0 |
| 3 | 2.0 | 1.3 |
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面匀速运动,物体A重为20N,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若忽略绳子与滑轮问的摩擦,则
画出图中动滑轮提起重物时所用拉力F的力臂.
如图所示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G/N | 钩码升高高度h/m | 测力计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
| (a) | 1 | 0.2 | 1 | 0.2 |
| (b) | 1 | 0.2 | 1.03 | 0.2 |
| (c) | 1 | 0.2 | 0.55 | 0.4 |
图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所受浮力为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当物体A有| 1 |
| 2 |
| 定滑轮 | 特点 | 动滑轮 | 特点 |
![]() |
![]() |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钩码重G/N | 钩码升高高度h/m | 测力计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
| 甲 | 0.98 | 0.2 | 0.98 | 0.2 |
| 乙 | 0.98 | 0.2 | 1.02 | 0.2 |
| 丙 | 0.98 | 0.2 | 0.55 | 0.4 |
如图所示,一人站在梁上用动滑轮提升重300N的物体,如果使用的动滑轮重20N,则他至少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