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小明发现光通过玻璃砖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于是他对凸透镜做了如下的研究: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15cm,然后把凸透镜、光屏、蜡烛安装到光具座上开始实验.
(1)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15
cm
(2)实验前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
蜡烛
蜡烛
、
凸透镜
凸透镜
、
光屏
光屏
,
(3)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各点,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烛焰在
b
b
点,屏上的像最大;烛焰在
e
e
点,屏上的像最小;烛焰在
F
F
、
a
a
点,屏上得不到像.
(4)经过多次试验他总结出了:①凸透镜成的实像总是
倒
倒
立的,成的虚像总是
正
正
立的;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
远
远
,像越
大
大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操作: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顺序放置在光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三者的
中心
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
(2)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上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应将光屏
上
上
(选填“上”或“下”)调节;
(3)移动光屏如图所示时,在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
缩小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收不到清晰的图象.这时应从
右
右
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如图,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①该透镜的焦距为
10
10
厘米或
20
20
厘米;②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厘米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
放大
放大
的像(选填“缩小”或“等大”或“放大”).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a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上
上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该像是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3)在上一步的实验中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付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b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是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右
右
移动(填“左右”)
(4)如图c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照相机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d和e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远离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焦距
焦距
.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应用于
投影仪
投影仪
.(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
C
C
.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九(1)班同学在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则拍出来的照片
C
C
.
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 B.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
C.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 D.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
李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共做了三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f=10cm)
物距(cm)
成像情况
像距(cm)
像的倒正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30
倒立
缩小
实像
15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5
正立
放大
虚像
/
李明同学根据以上表格得出结论: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李明同学得出结论的过程科学合理吗?为什么?写出你的观点:
不合理,因为只有一次实验不能归纳总结实验规律
不合理,因为只有一次实验不能归纳总结实验规律
.
(2)在介绍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时,老师告诉同学们,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实际上是物体发出的多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的多条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李明根据老师的介绍,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光路,但是有一条折射光线没有画出,请你帮他补充画出对应折射光线(图中AB表示凸透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利用平行光会聚法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请在图甲虚线框内画出原理图.
(2)将直尺、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按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放置,从左向右看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关系.调节的方法是:
使凸透镜靠近刻度尺一些
使凸透镜靠近刻度尺一些
.
(3)实验中使烛焰从距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时,每次都要调节
光屏到凸透镜
光屏到凸透镜
的距离,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调节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你观察像的方法是:
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l
30
15
缩小
倒
2
20
20
等大
倒
3
14
35
放大
倒
4
10
/
不成像
/
5
8
/
放大
正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
光屏
光屏
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
蜡烛
蜡烛
一侧放大的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
(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75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
倒
倒
(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10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
缩小
缩小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照相机
照相机
.
(4)小明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D
D
)
第一页
上一页
213
214
215
216
21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3620
13623
13625
13627
13630
13632
13635
13636
13637
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