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小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
(2)他将凸透镜正对手电筒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
20
20
cm.
(3)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A
A
点处.若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正确的做法是
把蜡烛放在0刻度线和20cm刻度线之间
把蜡烛放在0刻度线和20cm刻度线之间
.
(2003·桂林)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
同一
高度;蜡烛放在透镜2倍焦距外,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实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交换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则在光屏上会呈现一个
放大
放大
倒立的实(填“缩小”、“放大”或“不变”).
(1999·上海)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前应先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
高度
高度
;实验时,当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后,要移动
光屏
光屏
找像.
(2013·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是小佳同学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请将此时观察、测量、比较的结果记录到下表中相应位置
凸透镜焦距 f=15cm
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离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2f
倒
倒
小
小
实
实
2f>v>f
2f>v>f
小于2f大于f
倒
倒
大
大
实
实
v>2f
v>2f
小于f
正
正
大
大
虚
虚
(2013·锡山区一模)小明和张阳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中心
光屏中心
.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经过调节后,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该像是
倒立
倒立
(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是
照相机
照相机
(填一种即可);
(3)小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当把透镜向蜡烛位置移动至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变
大
大
(大/小)了.
(2013·松江区二模)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凸透镜A(焦距为20厘米)前某一位置上,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到的现象如图(a)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调换不同的凸透镜重复实验,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b)、(c)所示,已知f
A
>f
B
>f
C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得:
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成倒立的实像
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成倒立的实像
.
②分析比较图(a)和(b)和(c)可得:
物体通过不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和像的大小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物体通过不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和像的大小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
(2013·泗阳县二模)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在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能接到一个清晰的像,则物体应放在距凸透镜
30
30
cm处,像的特点是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等大的实像
.
(2013·石景山区一模)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凸透镜的焦距未知.
(1)首先他取来平行光源,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得到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5cm处,并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
实
实
像(填“虚”或“实”).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点燃的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像,而通过透镜可看到正立、放大的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放大镜
放大镜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013·建邺区一模)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
(1)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他应将凸透镜向
下
下
(选填“上”或“下”)移动,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会看到一个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应用了此成像规律制成的.
(2)小明仍固定凸透镜在光具座50cm刻线处,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同时将光屏向
右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再次看到像后,正确测出了像距;邻座的小红和小兰用同样的实验器材分别重复了该实验步骤,也先后测出了像距,这三位同学所测数据记录于下表:
学生
小明
小红
小兰
像距v/cm
29.8
30.9
32.0
观察数据发现,在物距相同时,他们所测的像距却各不相同,你认为原因是
找最清晰的像的位置有偏差
找最清晰的像的位置有偏差
.
(2013·建湖县二模)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b
b
(选填以下的序号:“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c
c
.
(2)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5
5
cm.他把凸透镜放在图中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
左
左
(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
第一页
上一页
208
209
210
211
21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3534
13535
13536
13537
13538
13539
13540
13541
13542
1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