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13·建邺区一模)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
(1)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他应将凸透镜向
下
下
(选填“上”或“下”)移动,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会看到一个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应用了此成像规律制成的.
(2)小明仍固定凸透镜在光具座50cm刻线处,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同时将光屏向
右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再次看到像后,正确测出了像距;邻座的小红和小兰用同样的实验器材分别重复了该实验步骤,也先后测出了像距,这三位同学所测数据记录于下表:
学生 |
小明 |
小红 |
小兰 |
像距v/cm |
29.8 |
30.9 |
32.0 |
观察数据发现,在物距相同时,他们所测的像距却各不相同,你认为原因是
找最清晰的像的位置有偏差
找最清晰的像的位置有偏差
.
答案
下
缩小
照相机
右
找最清晰的像的位置有偏差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没有成在光屏的中央,是因为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处的缘故,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下调.
如图,凸透镜的焦距f=10cm,U=5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当“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时”此时u=50cm-35cm=15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同时将光屏向右移动,
观察数据发现,在物距相同时,他们所测的像距却各不相同,原因可能是有的同学没等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就测量了像距,即找最清晰的像的位置有偏差.
故答案为:(1)下;缩小;照相机;(2)右;找最清晰的像的位置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