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发现:
①烛焰放在
a
a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②烛焰放在
c
c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③烛焰放在
d
d
点时,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④烛焰放在
c
c
点时,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2013·淄博)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1)探究前,小强让一束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由图1可知,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0
10.00
cm.
(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物距/cm
50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2.5
13.3
14
15
16.7
20
30
由上表可知,第3次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第7次成的像比第6次成的像
大
大
(选填“大”或“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
上
上
移动.
(3)探究后,小强总结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图2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小强正确判断出了这是倒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应向
右
右
移动凸透镜.
(2013·镇江)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
最小最亮
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
10.0
10.0
cm;
(2)小明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
(3)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倒立、放大
倒立、放大
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左
左
移动,移动距离s′
>
>
s.
(2013·云南)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源,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10
cm.
(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是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
小于或等于
小于或等于
10cm所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应将蜡烛向
左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
放大
放大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再将蜡烛移动到A处,并移动光屏可得到
缩小
缩小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
大于
大于
10cm(选填“大于”或“小于”).
(2013·泉州)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10
cm.
(2)如图2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下
下
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生活中的
幻灯机(或投影仪)
幻灯机(或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
变小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
(2013·宁德)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蜡烛向
上
上
(选填“上”或“下”)调.
(2)小明调整好蜡烛的高度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小明应将光屏向
右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照相机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013·黑龙江)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
(2)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Ⅱ
Ⅱ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缩小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
凹透镜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近视
近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2013·河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lOcm.(l)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投影仪
(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
变小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
(2013·德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亮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照相机
照相机
(2)要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蜡烛应向
右
右
移动,光屏应向
右
右
移动(均选填“左”或“右”).
(2013·长沙)小明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他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发现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10
cm.
(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睛”的镜片,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现取下“近视眼镜”的镜片,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靠近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第一页
上一页
204
205
206
207
20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3461
13464
13466
13467
13470
13472
13473
13475
13477
1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