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用放大3倍的放大镜去观察5°的角,则放大后角度变成了15°.
×
×
.(判断对错)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B
B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显微镜
选择理由:
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小明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远离
远离
同学(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缩短
缩短
(填“增加”或“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如图是一台光学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C是
平面
平面
镜,它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如果同学们觉得投影幕布上的画面小,那么应将B向
下
下
移动(上/下),同时调节投影仪,使它
远离
远离
幕布(靠近/远离).
科学家在对光现象的研究中,研制了许多神奇的“眼睛”,拓展了人眼的功能.
(1)潜望镜:潜望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
反射
反射
(反射/折射)形成的,像的大小
等大
等大
物体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放大镜:用放大镜贴近电视机的屏幕观察时,你会看到
红
红
、
绿
绿
、
蓝
蓝
三种颜色,用放大镜在近处观察书本上的字时,你会看到
正立放大
正立放大
的字;若用放大镜观察窗外远处的景物时,你会看到
倒立缩小
倒立缩小
(选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的景物.
如图,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形成的
虚
虚
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右
右
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
虚
虚
像(填“实”或“虚”).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6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8
8
cm,若要在光屏上成缩小、清晰的像,他们应将蜡烛向
远离凸透镜方向
远离凸透镜方向
移动,生活中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此规律制成的.
在凸透镜成像中,
实
实
像是倒立的,
虚
虚
像总是正立的,缩小的像肯定是
实
实
像.
有一个凸透镜,它的焦距为15cm,若要让它成实像,则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范围为
大于15
大于15
cm,若要让它成放大的像,则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范围为
小于30
小于30
cm.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
凸
透镜,胶片相当于
光屏
光屏
,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大于2倍
大于2倍
焦距.
第一页
上一页
179
180
181
182
18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952
12953
12954
12955
12956
12957
12958
12959
12960
1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