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将一张塑料纸铺在报纸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直径为几毫米的水珠,透过塑料纸上的水珠看报纸上的字时,水珠下的字被放大了,这是为什么?
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
(1)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中心
光屏中心
.
(2)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e五点中的
a
a
点处,
照相
照相
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3)若将蜡烛放在e处,则将会成
正
正
(填“正”或“倒”)立、
放大
放大
(填“放大”或“缩小”)的
虚
虚
(填“实”或“虚”)像.
(4)若将蜡烛放在
d
d
点处,则不能成像.
(5)若成等大的实像时,应将蜡烛放在
b
b
点处.
摄影师给全班同学合影,通过取景框发现站在边上的小明和小刚没有进入取景框,请问摄影师应该怎样做才能照好这张合影?
如图所示,F
1
、F
2
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C
C
A.沿平行主轴方向.
B.沿O与S’连线方向.
C.沿F
2
与S’连线方向.
D.沿F
1
与S’连线方向.
没有放大镜,你能用其他物体帮助你看清蚂蚁般大小的小字吗?请说说你的方法.
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如图所示)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增大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下
下
(填“上”或“下”)移动.
目前,珠三角下正掀起一场以绿道网为依托的“休闲运动”,如图甲所示.蜿蜒而行的绿道网,将自然和人文景观串联起来.在绿道上骑车、散步,凉爽舒适,如在画中游;沿途鸟语花香,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倍感惬意!
(1)听到的“鸟语”是通过
空气
空气
传播到人耳的,闻到的“花香”是
扩散
扩散
现象;
(2)“在绿道上骑车、散步,凉爽舒适”是因为:树木中的水分
汽化
汽化
要吸收热量;(填物态变化)
(3)如图乙所示,透过露珠能看到缩小的花朵的像,这时露珠的成像原理相当于
照相机
照相机
(照相机/投影仪).
(1)如图1,投影仪中主要的光学仪器是凸透镜,它的成像规律我们在课堂中是通过如图1所示的器材来进行探究的:将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改变蜡烛到透镜之间的距离、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不同的像.这里有一个当时的实验表格,请你将表格填写完整:
几种情况
物距
像的大小
像的倒正
像的虚实
1
大于2倍焦距
2
3
虚像
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上述表格中的第
二
二
种情况.
(2)投影仪上方的平面镜,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图中入射到平面镜上的两条光线中,有一条光线的光路没有画完,请你在原图中按作图要求将光路补画完整.
(3)图1中的A是螺纹透镜,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凸透镜
镜;B是反光镜,相当于
凹面
凹面
镜,它们的作用都是
对光起会聚作用
对光起会聚作用
.
(4)屏幕是由
粗糙
粗糙
(填“光滑”或“粗糙”)的材料制成的,这样就可以在屏幕上发生
漫
漫
反射,使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上看到屏幕上所成的实像.
(5)为什么我们用屏不能承接虚像?
因为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因为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
如图所示的投影仪,请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图象成在屏幕上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图象成在屏幕上
.
(2)灯泡的作用是:
充当光源,增加投影片的亮度,使投影更清晰
充当光源,增加投影片的亮度,使投影更清晰
.
照毕业像时,小红同学发现摄影师在学生前面某位置观察“取景”,又带着照相机向学生移近一些,并适当伸缩镜头后才拍照,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照相机向学生移近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页
上一页
159
160
161
162
16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555
12556
12557
12558
12559
12560
12561
12562
12563
1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