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1·常德)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按右图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在同一高度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在同一高度
;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
上
上
调(填“上”或“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右
右
移动(填“左”或“右”);
(3)若将蜡烛移到B点,小芳观察到的像位于透镜
左
左
(填“左”或“右”)侧,利用凸透镜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是
放大镜
放大镜
.
(2011·鞍山)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且位置固定.
(1)小刚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如图所示.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上
上
(填“上”或“下”)调节.
(2)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
①移动光屏,则烛焰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
放大
放大
的清晰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幻灯机
幻灯机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②光屏上成清晰实像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中间放一近视眼镜,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时应将光屏向
远离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像会重新变清晰.
③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8cm处,光屏上
没有
没有
(填“仍有”或“没有”)像,你的合理解释是:
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成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
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成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
.
(2010·玉溪)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刚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请你帮他设计出一种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方法:
使太阳光通过凸透镜汇聚于纸上一点,测出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使太阳光通过凸透镜汇聚于纸上一点,测出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
(2)小刚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是
光屏的高度
光屏的高度
.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cm,调整后,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该像是倒立、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实
实
像(选填“实”或“虚”).
(3)此时,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远离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2010·徐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焦距
焦距
.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
15
15
cm,像的大小比物
大
大
.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
c
c
)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2010·武汉)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最小
最小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10
cm.
(2)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3)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①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②蜡烛放在了在焦点上;③蜡烛在焦点外侧贴近焦点的位置
①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②蜡烛放在了在焦点上;③蜡烛在焦点外侧贴近焦点的位置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上
上
移动.
(2010·铁岭)小红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1)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要得到明亮、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放在65cm刻线处至
80
80
cm刻线处之间的某个位置,此时所成的像与
照相机
照相机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的像性质相同.
(2)当蜡烛移动到20cm刻线处,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倒立、
等大
等大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此时将老花镜放在凸透镜和光屏之间,光屏上的像会变得模糊,要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左
左
(填“左”或“右”)移动,这是因为老花镜对光线有
会聚
会聚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010·青岛)回顾实验和探究:
(1)叶子和小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
①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
②将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
光屏
光屏
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性质;
③然后再分别改变物距2种情况,重复以上操作,观察成像情况;
④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下表.请你将表格填写完整.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虚像或实像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放大
倒立
实像
投影仪
u<f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2)小雨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70
76
82
89
94
100
100
100
100
…
由上表可知,水的沸点是
100
100
℃.沸腾过程中,观察到水要不断
吸
吸
热,但温度不变.
(3)叶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曰,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无法承接到玻璃板前面蜡烛A的像.实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虚
像.
(2010·聊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此规律制成的.如果以焦点为参考点,当蜡烛离焦点越近时,像离透镜越
远
远
(填“远”或“近”);像的大小
变大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10·葫芦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15
cm.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3cm时,像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成到光屏上.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缩小
(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3)要使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更大些,应将蜡烛
靠近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同时光屏
远离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2010·大连)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
中心
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
(2)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某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说明像距太大了,导致像距太大的原因是
物距太小
物距太小
.
(3)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某点,所成的像是正立、
放大
放大
的虚像.如果将蜡烛从该点向凸透镜移动,在这个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
逐渐变小
逐渐变小
.(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大小不变”)
(4)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像.光屏和凸透镜不动,把蜡烛从a点移到b点,如果在b点和O点之间加一个凹透镜,使烛焰的像还成在光屏上,则所加的凹透镜
C
C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可能在b点和a点之间
B.一定在b点和F点之间
C.一定在a点和O点之间
D.一定在F点和O点之间.
第一页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255
12257
12259
12261
12263
12264
12266
12268
12270
1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