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一下操作: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焦距为
10
10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置在光具座上,如图,并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40cm的位置处不变.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2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
倒立
倒立
、
放大
放大
的清晰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有
幻灯机(投影仪)
幻灯机(投影仪)
(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3)小明对凸透镜成像作了进一步的探究,他将自己的近视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结果发现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向右
向右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某同学家有一架f=50mm的照相机,他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先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因镜头是一个
凸透镜
凸透镜
,所以它对太阳光有
会聚
会聚
作用.
(2)用一硬纸板在镜头后面接收经镜头折射后的光斑,用此种方法测焦距:当在纸板上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时,测出
光斑到透镜中心
光斑到透镜中心
之间的距离,就大约是焦距.
(3)用镜头当作放大镜使用来观察地上的蚂蚁:镜头距蚂蚁的距离
小于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mm时能看到蚂蚁正立放大的
虚
虚
像.
(4)用此镜头替代投影仪的镜头,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一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一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承接像的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2倍焦距
2倍焦距
,此时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
实
实
像.
(5)装上镜头,用照相机来拍一开花的桃树的像:①拍桃树的像时,桃树距镜头的距离要大于
2倍焦距
2倍焦距
,桃树在底片上成
倒立
倒立
的
缩小
缩小
的像. ②拍完桃树的像之后,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应使镜头
靠近
靠近
(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把镜头
伸出去
伸出去
(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实验前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及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上.
(2)如图F点为凸透镜的焦点,当把蜡烛做在图中的a点位置时,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蜡烛的像(要体现像的性质,不要求作成像光路图),这一次成像特点体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
照相机
照相机
.
(3)如果想让蜡烛所成的像远离凸透镜一些,一种办法是:使蜡烛
靠近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一些;另一种方法: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
凹透
凹透
镜.(选填“凸透”或“凹透”).
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有一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填写如下表格:
物距u/cm
像距v/cm
物像位置的关系
像的性质
25
11.8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倒立、缩小的实像
20
13.2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倒立、缩小的实像
15
17.1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倒立、放大的实像
10
38.5
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正立、放大的虚像
2
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正立、放大的虚像
做实验时,老师没有提供凸透镜的焦距.请你分析上表内容,写出两个实验结论:
①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
,②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与像分居于透镜两侧
.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1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D
D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中央
.
(3)如图2所示,经过调节后,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应为
倒立
倒立
(倒立/正立)、
缩小
缩小
(放大/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
远离
(远离/靠近)透镜.
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时的位置放置简图,其中F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小华通过实验得到一些规律,现请你帮她填写完整:
①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大的像,物体应该放在图中的
d
d
点;
②当像和物体在同一侧时,物体放在图中的
e
e
点;
③物体从b点沿主轴移到d点,物体的像将变
大
大
(填“大”或“小”);
④当物体放在a点时,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则物体的像的大小将
不变
不变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⑤某次在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的像时,测得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过程中,如图所示,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
(2)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倒立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投影仪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小张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 1)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上,其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
中央
中央
.
(2)蜡烛放在
c
c
点,像的大小与蜡烛一样.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轴上的A、B、C、D、E各点(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像不断在
远离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且像不断在
变大
变大
(填“变大”或“变小”).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调节的方法是:透镜不动,蜡烛
靠近
靠近
透镜移动,光屏
远离
远离
透镜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
(2)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15
15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
右
右
侧(选填:“左”或“右”)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正立
正立
、放大的虚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放大镜
放大镜
.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
11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蜡烛在一倍焦距内或蜡烛在一倍焦距处
蜡烛在一倍焦距内或蜡烛在一倍焦距处
.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已知主光轴上有a、b、c、d、e五个点,如图2所示.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
e
e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
a
a
点上,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
d
d
点上,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大.
第一页
上一页
135
136
137
138
139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094
12095
12096
12097
12098
12099
12100
12101
12102
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