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某凸透镜焦距离为10cm,物体放在到凸透镜距离15cm处.将它移向离透镜30cm处,在此过程中,它的像
变小
变小
,像到透镜的距离
变小
变小
,(填“变大”、“变小”).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如图,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
左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
倒
倒
立、
放大
放大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小明用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如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会聚
作用,
(2)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中央
.
(3)小明在如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是一个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生活中人们使用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
远离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当光屏上所成的像清晰时,小明把自己的近 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烛焰之间,结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了.如果想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当向
远离
远离
移动光屏.
(3)如果某次实验中像成在光屏上的下边缘,并且 不完整,在保持蜡烛的高度不变的前提下,应该将凸透镜向
上
上
(选填上、下、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形成完整的像.
(4)实验中,用挡板把凸透镜遮上一部分,则看到的像
C
C
A.缺一部分,
B.没有变化
C.完整的,但亮度变暗.
D.看不到像.
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若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a
a
点处,
照相
照相
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想用凸透镜观察到一个正立的像,蜡烛应该放在
d
d
点处.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光轴上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则:①把烛焰放在
d
d
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②把烛焰放在
a
a
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
e
e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④把烛焰放在
c
c
点,屏上出现和烛焰等大的像.
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小明发现烛焰的实像没有呈在光屏中央,如图所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处
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处
;如果需要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上
上
调动.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
光心
光心
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如图所示(F、F
/
为焦点,P、P
/
为2倍焦距处),是某次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图中所成的像应是
倒
倒
立、
缩小
缩小
的
实
实
像.生活中
照相机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是这一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
×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必须先
调整烛焰、透镜、光屏
调整烛焰、透镜、光屏
;然后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烛焰的中心
烛焰的中心
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细心的小兵发现:烛焰在凸透镜前移动时,烛焰经过凸透镜的
二倍焦距
二倍焦距
时,光屏上的像在“缩小”与“放大”之间变化;烛焰经过凸透镜的
焦点
焦点
时,光屏上的像在“有”与“没有”之间切换.
第一页
上一页
131
132
133
134
13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042
12044
12046
12048
12050
12052
12054
12055
12056
1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