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08·北塘区一模)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10
cm;(2)调整完成后,将烛焰放在距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已知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接下来的操作是: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间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间
.
(2)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烛焰的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倒立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此时,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再向
右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距
大于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距.
如图,A′B′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AB的大致位置.
小王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当白纸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
(1)小王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小王将凸透镜调到距烛焰15cm的地方,则小王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倒立放大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
(3)另一组的小刘同学在实验中却发现,无论他如何移动光屏,都观察不到烛焰的像.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你帮他找一找.
小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10
10
cm.
(2)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
倒立
倒立
、
放大
放大
的
实
实
像.
幻灯机
幻灯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或“放大镜”).
(4)若要将凸透镜作放大镜用,应将蜡烛放在
1倍焦距之内
1倍焦距之内
,这种像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5)小倩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上
上
(填“上”或“下”)调节.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调整
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
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
.
(2)若图乙所示中的发光物体刚好位于一倍焦距处,则光具座上的刻度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10cm
;若将发光物体移至图中的P点,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倒立
倒立
、
放大
放大
的实像.
(3)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发光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透镜.
远离透镜.
(选填“靠近透镜”、“保持不动”或“远离透镜”).
在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中央
.
(3)当烛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照相机
照相机
.
(4)当烛焰距凸透镜6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5)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减小
减小
.
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1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将图2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图2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图2中甲乙两个眼镜中,
乙
乙
是凸透镜,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①
①
.(填写实验现象序号)
(2)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2(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2(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2(丙)中的哪一个?
A
A
.
如下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放好仪器,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实验中发现蜡烛放在
A
A
点时,它的像成在2F′点;放在
B
B
点时,它的像成在2F′点右边.
小明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用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
11
cm.
(2)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高度
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下图是小明得到一个清晰像的某次实验,则该像是一个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人们使用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当光屏上所成的像清晰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烛焰之间,结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他应当
向右
向右
移动光屏.
第一页
上一页
127
128
129
130
131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961
11963
11965
11966
11968
11970
11972
11974
11976
1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