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B、C、D、E的位置,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帮他分析一下:
①把蜡烛放在
C
C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像是
倒立
倒立
.(正立/倒立)
②把蜡烛放在
A
A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像是
倒立
倒立
.(正立/倒立)
③把蜡烛放在
D
D
点,透镜不成像;
④把蜡烛放在
E
E
点,透镜成的是虚像;像是
正立
正立
.(正立/倒立)
⑤把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由A→D,不包括D点)时,像逐渐
远离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像的大小逐渐
变大
变大
(填“变大”或“变小”).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光具座上应放有凸透镜、光屏和蜡烛,
凸透镜
凸透镜
应放在其它两种器材之间;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
在同一高度
.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时,蜡烛的位置应在透镜的
二倍焦距之外
二倍焦距之外
;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
靠近透镜
靠近透镜
方向移动.像的大小是逐渐变
大
大
;如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处在
一倍焦距以内
一倍焦距以内
的范围了.
(3)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若此时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D
D
A. 上半部分没有了 B.下半部分没有了 C.像缩小了 D.像变暗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下
下
(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缩小
缩小
(放大/缩小/等大) 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
照相机
照相机
.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靠近
靠近
(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变小
变小
(变大/变小/不变)
(4)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完整的像
完整的像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象的亮度要
变暗
变暗
(变暗/变亮/亮度不变).
(5)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远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后面
后面
(选填“前面”或“后面”).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如果他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发现烛焰的像,试分析有哪几种可能原因.请至少写出两点.
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如图所示,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①把烛焰放在
c
c
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②把烛焰放在
a
a
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
c
c
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④把烛焰放在
a
a
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近.
⑤把烛焰放在
e
e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a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15
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上
同一高度上
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光屏的中心
光屏的中心
.
(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c
c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幻灯机
幻灯机
上.
(3)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c所示,按(1)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蜡烛放在焦距之内
蜡烛放在焦距之内
.
(4)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越
小
小
(填“大”或“小”).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
远离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是
倒立
倒立
的(填“倒立”或“正立”).
(5)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透镜,在光屏和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屏向
远离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
实
实
像(填“实”或“虚”).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最小、最亮
最小、最亮
的光斑,由此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中央
.
(3)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乙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放大
放大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幻灯机
幻灯机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4)如果一物体距离此透镜大于20厘米,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v要满足
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
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
才能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一定是
倒立
倒立
(倒立/正立)的像.
(5)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蜡烛恰好放在焦点上
蜡烛恰好放在焦点上
(写出一个).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
②如果在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20
20
cm,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15cm的地点,像
变大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随着探究活动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小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
A
A
.
A、逐渐往上移 B、逐渐往下移 C、保持在光屏的中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④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烛焰的像,这是因为
物距小于焦距
物距小于焦距
,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眼睛、蜡烛、凸透镜的位置排列顺序应该是眼睛、
凸透镜
凸透镜
、
蜡烛
蜡烛
.
(1)如图1的两个凸透镜中焦距较大的是
A
A
(选填A或B),要想利用凸透镜的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小灯泡应放在凸透镜
焦点
焦点
位置上.
(2)有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现用它来使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试在图2中合适的位置画出凸透镜的实物,如果用它来使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试在图3中合适的位置画出凸透镜的实物(图中每一小格线段的长度是10cm).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
放大
放大
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
缩小
缩小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小
小
,像距就越
小
小
.
(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
远离
远离
(填“远离”或“靠近”)同学,同时还应
缩短
缩短
(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3.00
光屏上没有像
5.00
光屏上没有像
12.00
60.00
放大
20.00
20.00
等大
25.00
16.67
缩小
30.00
15.00
缩小
(4)他又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C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第一页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560
11563
11565
11567
11568
11570
11572
11574
11576
1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