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3·嘉定区二模)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先要将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要调整
烛焰
烛焰
、
凸透镜
凸透镜
和
光屏
光屏
的高度,使它们三者的中心位置调节到等高;再将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A、B位置处后,在
C、D
C、D
(选填“C、D”或“D、E”)范围内移动光屏,同时眼睛要注意观察
光屏
光屏
上的像,直到出现最清晰的像为止.
(2013·蓟县模拟)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甲实验中,珍珍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右
右
(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2)在乙实验中,图中光屏上成有清晰放大的像,如果将蜡烛逐渐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靠近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2013·惠安县质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是
投影仪
投影仪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2013·衡阳二模)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10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
(2013·海淀区一模)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
1
=
10
10
cm;
(2)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
幻灯机
幻灯机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
2
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和凸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
1
>
>
f
2
(选填“>”或“<”).小华在移动光屏时,是向
靠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的.
(2013·工业园区一模)小明通过如下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从左向右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
中心
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
(2)如图甲,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凸透镜A固定在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95cm刻度线处时,观察到了烛焰在光屏上成
倒立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
放大
放大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像: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能在光屏再次呈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
左
左
(填“左”或“右”)移动;
(3)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在原位置处换上凸透镜B,通过将光屏移近透镜一定距离后,又在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可知凸透镜A的焦距
大于
大于
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若想要不移动光屏也能在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和透镜B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
凹
凹
透镜(选填“凸”或“凹”),这个步骤类似于
近
近
视眼的矫正(选填“近”或“远”).
(4)在图甲中,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纸上代替蜡烛作为光源,从右向左直接看光源形状如图
A
A
,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从左向右直接看光屏,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仍成完整的像,但像变暗
仍成完整的像,但像变暗
.
(2013·抚顺一模)如图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一只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根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
完全重合
,这样就确定了像的位置,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相等
.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烛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变大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蜡烛移动到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光屏上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相同点是
正立的虚像
正立的虚像
.
(2013·福州模拟)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
(1)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他应将凸透镜向
下
下
(选填“上”或“下”)移动,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会看到一个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应用了此成像规律制成的.
(2)小明仍固定凸透镜在光具座50cm刻线处,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同时将光屏向
右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2013·奉贤区二模)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现有焦距分别为50厘米、30厘米、25厘米和15厘米的凸透镜各一块,为了得到完整的规律,应选用焦距为
15
15
厘米的凸透镜,此时在图中的蜡烛和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则可在
75
75
厘米刻度线的
右
右
侧(选填“左”或“右”)找到所成的像.
(2013·常熟市一模)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的中央位置
光屏的中央位置
.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把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放大
放大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3)小华同学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某一适当位置后,应向
右
右
(选填“左、右”)移动光屏,才可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第一页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524
11526
11528
11530
11532
11533
11535
11537
11539
1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