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中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
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
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
有关.
(2)分析图
D、E
D、E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
2.4
2.4
N.
(4)小明还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
小于
小于
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
形状
形状
的改变,忽视了
排开液体体积
排开液体体积
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答案
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
D、E
2.4
小于
形状
排开液体体积
解:(1)图B、C、D中,随着物体排水体积的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减小,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图D、E中,物体完全浸没,且两种液体密度不同,符合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关系的要求;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F
浮=G-F
拉=10N-7.6N=2.4N;
(4)①铁片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第二次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第一次所受浮力小于第二次所受浮力;
②形状的改变至使铁片的排水体积发生了变化,因此,小明只关注形状的变化,忽视了排水体积的变化,结论自然不可靠.
故答案为:(1)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2)D、E;(3)2.4;(4)①小于; ②形状,排开液体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