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Rt△OAB依次进行旋转变换、位似变换和平移变换,得到△O′A′B′.设M(x,y)为Rt△OAB边上任意一点,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依次为:M(x,y)→(-x,-y)→(-2x,-2y)→(-2x+3,-2y+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Rt△OAB依次进行旋转变换、位似变换和平移变换,得到△O′A′B′.设M(x,y)为Rt△OAB边上任意一点,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依次为:M(x,y)→(-x,-y)→(-2x,-2y)→(-2x+3,-2y+6). 解:(1)作图,如图所示;
解:(1)作图,如图所示; 解:(1)作图,如图所示;
解:(1)作图,如图所示; (2010·丹东)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位似比是1:2,若AB=2cm,则A′B′=
(2010·丹东)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位似比是1:2,若AB=2cm,则A′B′= 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一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间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在方格纸中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的比为1:2,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
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一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间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在方格纸中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的比为1:2,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 如图,请以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画出△ABC在这个位似变换下的像.
如图,请以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画出△ABC在这个位似变换下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