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2年3月11日,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云南中部和西部旱区出现旱季以来最明显的一次降雨过程给久旱的云南带来一丝甘露.针对云南旱区这次降雨过程,气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人工降雨作业.在温度低于零度的冷云降水过程中,冰晶浓度起重要作用,使用干冰或者是碘化银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
凝华
凝华
成小冰晶,从而形成降雨.而在温度高于零度的暖云降水过程中,使用干冰或碘化银能使水蒸气迅速
液化
液化
成小水滴,小水滴碰撞过程中变大形成降雨.(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自2012年2月以来,我国西南多个省份遭遇干旱.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
降低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
液化
液化
成小水滴或
凝华
凝华
成小冰晶(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导致降雨.
今年我国山东等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政府部门多次实施人工降雨,对缓解旱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工降雨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撒到云层,干冰迅速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从周围
吸收
吸收
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
液化
液化
成小水滴,下落而形成了雨.
小明发现一到寒冬时节,早晨拉开窗帘,发现自己家窗户总是有一层“窗花”,这层“窗花”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凝华
凝华
过程,这一过程属于
放
放
热过程.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时,干冰进入云层,就会很快
升华
升华
,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
热
热
,使空气温度
降低
降低
,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
凝华
凝华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
熔化
熔化
为雨滴落到地面上.
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升华
升华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凝华
凝华
.
冬天的早晨会看到草叶上有一层霜,这是
凝华
凝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过程中要
放热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
第26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于2010年1月5日在哈尔滨拉开帷幕.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逐渐变小,这是物态变化中的
升华
升华
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
吸收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甲同学直接把密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密封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根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由上述信息判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沸腾后用猛火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不可以
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继续上升.
(2)沸水中加热的固态碘
不可能
不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
(3)酒精灯加热的固态碘
可能
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
(4)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法,哪一个更合理?答:
乙
乙
.
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B
B
,属于升华的是
C
C
,在此过程中吸热的是
ACD
ACD
.(填写字母序号)
A.雨后一会儿,淋湿的公路变干了
B.浴室里洗澡时,墙上的玻璃镜面变模糊了
C.房间里放一盒固体清香剂,过一段时间后盒里空了
D.废铁回炉,在高温炉中变成滚烫的铁水.
第一页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229796
229798
229800
229802
229803
229805
229807
229809
229811
229813